“他才35岁啊,平时身体好好的,怎么就突然心梗了呢?”
不久前小李加班到凌晨,突然心口刺痛倒地不起,被紧急送医后,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经抢救,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心脏功能严重受损,今后生活质量将大打折扣。
其实小李的案例并非个例。近年来,心梗的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殊不知熬夜加班、饮食不规律等这些看似平平无奇的生活习惯,会成为这些悲剧中的紧密一环。
改掉这几种习惯
就是在给自己续命
心梗并非“无缘无故”找上门,它的发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习惯息息相关。
今天,小轻就和大家聊一聊哪些不良习惯会增加心梗风险,以及 如何预防心梗的发生。
#01
忽视“三高”控制,为心梗埋下隐患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俗称“三高”,是导致心梗的三大危险因素。
1.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会使血管壁承受过大的压力,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最终引发心梗。
2.高血脂:
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过高,会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块,使血管腔变窄,血流受阻,增加心梗风险。
3.高血糖:
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同时还会影响脂质代谢,进一步加重血管损伤。
然而, 许多人对“三高”的危害认识不足,甚至认为“三高”是老年人的“专利”,与自己无关。
事实是, “三高”早已呈现年轻化趋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三高”困扰。
监测三高水平
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水平,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干预和治疗,将“三高”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是预防心梗的关键。
#02
不良饮食习惯,为心梗“添砖加瓦”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高盐、高脂、高糖 饮食成为常态,而这些不良饮食习惯正是心梗的“帮凶”。
1. 高盐: 摄入过多盐分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长期以往,容易诱发心梗。
2. 高脂: 长期食用油炸食品、肥肉、动物内脏等高脂肪食物,会导致血脂升高,血液粘稠度增加,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3.高糖: 人体吸收过多糖分会导致血糖升高,增加胰岛素抵抗,损伤血管内皮,增加心梗风险。
清淡饮食,摄入优质蛋白
保持清淡饮食, 控制盐、油、糖的摄入量,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类、豆制品等,是预防心梗的重要措施。
#03
缺乏运动,为心梗“推波助澜”
现代人 久坐不动 的生活方式,也是导致心梗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缺乏运动会导致血液循环减慢,血液粘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引发心梗。
增加有氧运动
每周至少进行 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可以有效提高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心梗风险。
#04
吸烟酗酒,为心梗“火上浇油”
吸烟和酗酒 是公认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同时还会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增加心脏负担。
过量饮酒会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失常,增加心梗风险。
戒烟酒
戒烟限酒是预防心梗的重要措施。 戒烟可以显著降低心梗风险,而适量饮酒(男性每天不超过25克酒精,女性不超过15克酒精)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尚存争议,建议尽量避免饮酒。
#05
压力过大,为心梗“雪上加霜”
现代人 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增加心脏负担,容易诱发心梗。
保持乐观的心情
学会释放压力,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是预防心梗的重要措施。可以通过运动、听音乐、阅读等方式放松心情,必要时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06
无视身体信号,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心梗的发生并非毫无征兆,许多患者在发病前会 出现胸痛、胸闷、气短等症状, 但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往往忽视了这些身体信号, 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及时寻求帮助
一旦出现胸痛、胸闷、气短等症状, 尤其是持续时间较长、程度较重时, 要高度警惕心梗的可能,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争取在黄金时间内得到救治。
健康是1,其他都是0,没有健康,一切都是空谈。
预防心梗,需要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控制危险因素,定期体检,关注身体信号, 才能远离心梗,拥抱健康人生。
-END-
今日互动
想要知道如何吃出健康好身体?关注我们,后台回复【抗炎】
👇领取👇
一周不重样 《抗炎食谱》
大家都想看,猜你也感兴趣的爆款文章,去看看吧~
更多爆款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