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养生防“3寒”
大寒时节天气寒冷,易使人体 受风寒侵袭,气血运行不畅,血脉筋脉拘急,导致脑血栓、心梗、关节痛、感冒等疾病。因此,防寒保暖也就变得异常重要,白术建议大家主要做好以下3防。1、防头颈寒俗话说:“热从头上散”,头部是诸阳之会,而寒邪最易损伤人体阳气,因此头部保暖至关重要,我们在出门时应戴好帽子,避免湿发。同时,颈部也是人体的“要塞”,不但充满血管,还有很多重要的穴位。建议大家在外出穿戴围巾、不但能给脖子保暖,预防风寒侵袭。还能避免头颈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缩,对预防 高血压病、心血管病、失眠 等都有一定的好处。2、防腰寒腰为 肾之府,后腰是肾脏所在位置。肾阳也称为元阳,在人体中起到温煦全身的作用。稍作停留后,用力向下搓动,直至尾椎部位。每次进行这样的搓动50至100遍,早晚各做一次,效果更佳。3、防脚寒都说 “寒从脚下起”,脚部离心脏最远,血液循环相对较慢,皮下脂肪层薄,保暖能力差。大家可以穿着保暖性好的袜子,选择舒适保暖的鞋子,并在晚上睡觉前 用热水泡脚。水温以40℃左右为宜,水位淹没踝关节处, 泡足后要及时擦干,可用手按摩足趾和脚掌心2-3分钟。
多按这3穴
因此, 拍打百会穴 可以充盈体内阳气,让气血迅速流向四肢,温暖手脚。大寒时节气温较低,容易出现肢寒畏冷的情况。特别是女性朋友,有时候穿得再多手脚也不暖和,这个时候就可以多拍一拍百会穴。除此之外,经常按揉或艾灸百会穴,还能够起到开窍醒脑,宁心安神的作用,对于 头痛、头晕、失眠 等常见病症有着很好的调理效果。2、期门穴——疏心解郁期门穴作为足厥阴肝经的募穴,位于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具有健脾疏肝,理气活血的功效。经常按揉可以疏通肝经气血,帮助预防风寒,而且能疏散冬季容易产生的 郁闷、压抑 的情绪。按摩期门穴时,先搓热掌心,再用温热的掌心摩擦期门穴,每次持续3~5分钟。3、太溪穴——滋阴补肾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左右共2个。按揉太溪穴有滋阴益肾,壮阳强腰的作用,能够激发身体的原动力。
吃3冬,养脾胃
民谚有云:“大寒到顶点,日后天渐暖”。大寒节气后便是春季,冬去春来,春天是 生发之季,不宜大补,所以大寒时节适合吃一些清淡的食物。民间素有大寒吃“三冬”(冬瓜、冬枣、冬甘蔗)的传统。不过要注意的是,“三冬”性凉,一次不要吃太多,建议在 做菜、煲汤 的时候加入。同时,大寒节气中 适逢春节,一般家庭都会准备丰富的过年应节食物。此时要注意避免脾胃失调,可以多吃具有健脾消滞功效的食物,如 山楂、山药 等,也可多喝健脾粥进行调理。在这里,白术给大家分享一下红枣小米粥的做法和功效。材料: 小米50g、红枣10g(数颗)、枸杞数颗、冰糖适量(可根据个人口味调整)。做法: 红枣去核,小米可以提前浸泡半小时,以便更好地煮熟。在锅中加入清水煮开,将小米和红枣放入锅中,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约10分钟。继续加入枸杞, 再煮10分钟,期间可不断搅拌,防止糊锅。在出锅前放入冰糖,搅拌均匀,待冰糖完全溶解后即可关火。中医认为,小米入脾、肾、胃经,具有健脾除湿、清热解渴、养胃的功效。小米中的膳食纤维还有助于促进肠胃蠕动,改善消化功能。而红枣味甘、性温,同样 归脾、胃经,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春节即将到来,少不了大鱼大肉,我们平时可以适当喝点红枣小米粥,帮助我们开胃健脾,促进消化,避免出现 便秘、厌食等肠胃不适 的情况。大寒养生要点归纳● 养生防3寒:防头颈寒、防腰寒、防脚寒● 多按这3穴:百会穴、期门穴、太溪穴● 吃3冬,养脾胃:冬瓜、冬枣、冬甘蔗、小米红枣粥
朋友们,关于大寒养生的知识就聊到这里啦,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调理健康也非一日之功,关键是贵在长期坚持哦。
看完的朋友不妨花1秒钟将【大寒养生要点】分享出去,大家一起养好身体,健康迎春节!
温馨提示: 相关病症需要进行辨证调理,用药需遵医嘱,食补需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点 【分享】 和 【在看】,让更多人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