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不受补,都是这处惹的祸!关键做好这2点,养脾胃,通淤堵,补对不伤身


俗话说:“冬日进补,来年打虎。”我们平时也能感觉到,到了冬天大家都会有意识地进补。

不过问题来了,有些人是越补越健康了。可还有一群人,非但没有改善身体状况,反而出现 上火、腹胀、腹痛、恶心 等症状。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 虚不受补”。
虚不受补 指的是当身体处于虚弱状态时,盲目地进行滋补非但不能带来益处,反倒会诱发各种不适。
就像一个干涸的土地突然灌入大量水,土壤无法吸收,反而会形成积水。
一般“虚不受补”会出现以下症状:
上火症状频出: 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咽喉疼痛、流鼻血等;
消化功能紊乱: 腹胀、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
精神状态下滑: 感觉精神更差,甚至出现失眠、烦躁等问题。


虚不受补的真相
《黄帝内经》中记载:“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既然人“虚”的时候要“补”,那为什么还会出现“虚不受补”的情况呢?简单来说有两个原因:1、堵:进补通道堵塞有些朋友体质淤堵,体内的 痰湿、寒湿、瘀血、气滞 等把输送气机和营养的通道经络堵住了,影响其正常流通。这好比交通堵塞,若不疏导,拥堵会加剧,车辆难行。堵得久了,人也容易心烦发火。我们的身体也是这样,人体经络堵塞后,吃再多滋补的东西,它都会堆积在一处,无法运化输送到需要的脏腑。如果不先疏通,长此以往就会郁结、化热,引发“ 上火”。
#### 2、满:脾胃承载过量
#### 由于 压力大、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 等原因,不少朋友的脾胃平时都在超负荷工作。

#### 如果不先给脾胃 “减负”,就盲目进补,脾胃运化的能力跟不上营养补充的速度,不但影响吸收,还会加重脾胃负担。
#### 长此以往,脾胃功能受损, 腹胀、腹痛、恶心反胃 等不适便会随之而来。

#### 所以,想要进补,让吃进去的补品转化成我们需要的营养物质,就必须要保证脾胃足以运化且经络能够畅通运输。

“虚不受补”怎么补
那么“虚不受补”能不能补呢?当然是可以的,只不过我们一定要在身体通畅的情况下有针对性的进补!1、调理脾胃对于脾胃虚弱的人来说,我们先要将脾胃调理好,才能更好地运化营养,发挥其滋补效果。因此,在进补时, 补“虚” 和 养 脾胃 两者都要兼顾,同时要避免过于滋补。像山药就很不错。山药味甘、性平,是一味平补的药食两用之品。
同时,山药有利于脾 胃消化吸收。正如《本草新编》中记载:“山药,味甘,气温平……入手足太阴二脏,亦能入脾、胃。”脾胃虚弱的朋友们 可以每天泡几片干山药,能够很好地调理脾胃功能。
此外,吃饭要细嚼慢咽, 七分饱 为宜,以减轻脾胃的消化负担。
平时我们还可以多揉腹,有健脾和胃、消食导滞的效果,能促进气血运化。饭后可用掌心轻柔地按摩腹部 100次 左右。
2、辨别体质人的年龄、身体状况不同,体质各异,加上季节变化,病证也会有所区别,如果不辨气血阴阳、五脏虚实,一味地滥补,就会出现不适症状。所以进补一定要有针对性地补。对于身体易“堵车”的朋友来说,首要任务就是要清淤导滞,使经络畅通,这样气机和营养物质才能顺利输送到身体各处。比如 痰湿的人,一般有形体偏胖、痰液黏稠浑浊等表现,需要化痰理气,可以使用能燥湿化痰,温化寒痰的陈皮来泡水喝。
还有的朋友容易感到 身体困重、寒冷,手脚冰凉,麻木无力,活动不便,平时可以多用具有散寒作用的生姜、艾草等煎水泡脚。
牢记进补两原则
1、药补不如食补
药补不如食补,我们在进补时,应以食补优先。
而且我们常用于煲汤的中药一般都不会大寒、大热、药性峻猛,与当季的食品,肉类、瓜菜、水产品等配合,治病与养生保健兼得。
2、急补不如缓补进补一定要“适度”,如超过这个度,就可能向反方向转化。如稍有体虚,就用人参、鹿茸等大补之物,不仅大材小用,还可能适得其反。尤其是久病虚损及年老体弱的人,不易急补、峻补,只能平补、缓补,宜选药性平和、补而不滞、滋而不腻的补品。
冬季正是进补的大好时机!在这个时候我们千万不能盲目进补,学会从根源出发,对症进补,才能调养好我们的身体!如果你或者你身边的人也有“虚不受补”或是不知道该如何进补的问题,记得把这篇文章 转发分享 给他们~
## 温馨提示: 相关病症需要进行辨证调理,用药需遵医嘱,食补需结合自身情况进行。
点【分享】 和 【在看】,让更多人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