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脚冰凉 vs 反复上火?中医教你 3 招自测体质,对症调理不踩雷!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寒证与热证的
身体信号和调养指南

早上好!祝您今天有个好心情。
今天是2025年3月28日,农历2月27,星期五。
最近总感觉手脚冰凉,怎么捂都捂不热?或是动不动就上火,嗓子干疼、口腔溃疡频繁发作?其实,这些身体给出的信号,很可能与中医里的寒证和热证有关。
你是不是也好奇,自己到底是寒证体质,还是热证体质呢?又该如何通过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来调养改善?别着急,接下来就让我们从中医的角度,深入剖析寒证与热证的奥秘,为您的健康答疑解惑。

一、寒证:
寒邪侵袭,阳气受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盛则寒。” 寒证是指人体感受寒邪,或阳气虚衰,导致机体功能活动衰退所表现的具有冷、凉特点的证候。在日常生活中,寒证较为常见,尤其是在寒冷的季节。
①、表现特征:
1. 怕冷或畏寒:自觉怕冷,加衣被、近火取暖不能缓解。
2.面色苍白:气血运行不畅,面部色泽呈现苍白。
3.肢冷蜷卧:四肢冰冷,喜欢蜷缩身体,以减少热量散失。
4.口淡不渴:寒邪未化热,津液未伤,故口不渴。
5.小便清长:寒邪内盛,阳气不能蒸腾水液,导致尿液清稀且量多。
6.大便溏稀:脾阳受困,运化失常,出现大便稀薄不成形。
7.舌淡苔白: 舌体颜色淡,舌苔呈现白色。
8.脉迟或紧:脉搏跳动缓慢,每分钟少于 60 次,或脉来绷急,如牵绳转索。
②、形成原因:
从中医理论来看,寒证的形成多与外感寒邪以及阳气亏虚有关。现代生活中,人们长期处于空调环境,夏季贪凉饮冷,如大量食用冰淇淋、冷饮等,易使寒邪侵袭人体。
此外,年老体弱、久病不愈等情况会导致人体阳气逐渐亏虚,阳气无法抵御寒邪,从而引发寒证。
③、冬季饮食推荐:
在冬季,气候寒冷, 寒证人群可多食用温热性食物。
· 羊肉:性温,能补肾壮阳、温中祛寒。《本草纲目》记载:“ 羊肉能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身,益肾气,养胆明目,治虚劳寒冷。” 冬季适量食用羊肉,可帮助身体抵御严寒。
· 生姜: 性温,具有 解表散寒、温中止呕 的功效。日常可用生姜煮水饮用,能促进血液循环,驱散体内寒邪。
· 红枣: 性温,有 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 作用。常吃红枣能增强体质,提升身体的抗寒能力。在冬季,气候寒冷,寒证人群可多食用温热性食物。
④、冬季药膳配方:当归生姜羊肉汤

禁忌提示:体内有实热、阴虚火旺者不宜食用。感冒发热期间暂停食用。
材料:当归 20 克,生姜 30 克,羊肉 500 克,料酒、盐适量。
制作步骤:
1\. 将羊肉洗净切块,焯水备用,当归、生姜洗净切片。
2\. 把羊肉、当归、生姜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料酒和清水。
3\. 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煮 2 - 3 小时,至羊肉熟烂,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温阳补血,散寒止痛。适合冬季寒证人群,尤其是女性经期受寒出现腹痛等症状时食用。
⑤、寒证调理要点: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寒证人群在冬季要注意保暖,早睡晚起,等待日出后再活动,以养护阳气。可适当进行艾灸,如艾灸足三里、关元等穴位,温通经络,补益阳气。

二、热证:
热邪侵袭,阴液耗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阳盛则热。” 热证是指人体感受热邪,或阴虚阳亢,导致机体功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具有温、热特点的证候。热证在炎热的夏季更为多见。
①、表现特征:
1. 发热:体温升高,自觉全身发热。
2.面红目赤:面部潮红,眼睛发红,多因热邪上炎所致。
3.口渴喜冷饮:热邪伤津,导致口渴,喜欢饮用冷饮来缓解燥热。
4.烦躁不安:热扰心神,出现心烦意乱、坐立不安。
5.小便短赤:热邪煎熬津液,使尿液量少且颜色深黄。
6.大便干结:肠道津液被热邪耗伤,导致大便干燥、难解。
7.舌红苔黄:舌体颜色红,舌苔呈现黄色。
8.脉数: 脉搏跳动快速,每分钟超过 90 次。

②、形成原因:
热证的形成主要与外感热邪、体内阳盛以及阴虚有关。夏季高温,人们易感受暑热之邪。
此外,长期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情绪过激等会使体内阳气过盛,化热生火。而久病耗伤阴液,阴虚则阳亢,虚热内生,也会导致热证。
③、夏季饮食推荐:
夏季炎热,热证人群适合食用清热滋阴的食物。
· 绿豆:性凉,能清热解毒、消暑利水。《本草纲目》称其 “厚肠胃。作枕,明目,治头风头痛。除吐逆。治痘毒,利肿胀”。夏季煮绿豆汤饮用,可有效缓解暑热。
· 苦瓜:性寒,有清热解暑、明目解毒的功效。适当食用苦瓜能清除体内热毒。
·百合:性微寒,可润肺止咳、清心安神。对热证引起的心烦失眠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④、 夏季药膳配方:绿豆百合粥

禁忌提示:脾胃虚寒、腹泻者不宜多食。体质虚弱者适量食用。
材料:绿豆 50 克,百合 30 克,粳米 100 克,冰糖适量。
制作步骤:
1\. 将绿豆、百合洗净,提前浸泡 2 - 3 小时。
2.. 粳米淘洗干净。
3\. 把绿豆、百合、粳米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
4\. 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至粥熟,加入冰糖搅拌均匀即可。
功效:清热解暑,滋阴润肺。适合夏季热证人群,能缓解暑热带来的不适。
⑤、热证调理要点: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 热证人群在夏季应注意防暑降温,可适当晚睡早起,但要保证充足睡眠。可按摩太冲穴,清肝泻火,缓解烦躁情绪。还可通过刮痧、拔罐等方式清热泻火,但需注意操作规范。

温馨提示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调理方案请咨询专业中医师。药膳配方需根据个人体质调整,孕妇、慢性病患者及过敏体质者慎用。

亲爱的读者们,了解寒证与热证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辨别身体状况,进行合理调养。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别忘了点赞、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分享给更多的朋友。让我们一起在中医的智慧中,呵护健康。

END
(实证) (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