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膳的应用原则/实证
早安!见字如面。
今天是2025年3月27日,农历2月26。
药膳的应用首先应符合中医理论,遵循辨证用膳、因人、因地、因时用膳、饮食有度等中医理论原则。
在中医理论中,病症分为:
①、虚症
②、实证
③、寒证
④、热证
药膳的使用原则因在正确辨别症状的基础上选用合适食材,根据《黄帝内经》中讲到的 “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 的原则。
中我们已经讲述了虚证的成因和日常养生及药膳。
今天我们接着讲实证。
实证在中医常分为四种: 气滞、血瘀、痰湿、虚火。在日常饮食中宜给予 行气、化瘀、消痰、降火 的食疗药膳服用。
一、气滞
气机不畅百病生
《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云:"百病生于气也"。当人体气机运行受阻时,会出现胸胁胀痛、情绪抑郁、善太息等症状。现代生活中,久坐办公室的白领、长期情绪压抑的人群最易气滞。
1.典型表现
・胸胁部窜痛,情绪波动时疼痛加剧;
・频繁叹气或呃逆,女性月经前乳房胀痛明 显;
・舌苔薄白,脉弦。
2.成因分析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怒则气上,喜则气缓"。长期压力、久坐不动、饮食肥甘厚味均会导致气机郁滞。
3.饮食调理: 应选用具有肃降肺气、疏肝健脾、解郁止痛等作用的食物和药材制作药膳,如莱菔子、枇杷叶、佛手柑、陈皮、合欢花等。
推荐理气三宝:陈皮 6g + 玫瑰花 3g + 山楂 5g 代茶饮。
搭配行气食材:萝卜顺气、茴香理胃、莲藕通瘀。
4.药膳配方:四花疏肝粥
禁忌提示:感冒发热期间暂停食用。
材料:绿萼梅 5g、月季花 3g、菊花 5g、玫瑰花 3g、粳米 50g。
做法:四花煎汁后与粳米共煮,晨起空腹食用。
功效:疏肝解郁,改善情绪性腹胀。
5.调理要点
遵循 "通则不痛" 原则:每日快走 30 分钟,睡前敲打胆经,保持心情舒畅。
二、血瘀
血脉不通致瘀滞
《医林改错》指出:"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瘀体质者常表现为刺痛拒按、皮肤瘀斑、经血紫暗有血块。
1.典型表现
・固定部位刺痛,夜间疼痛加重;
・面色晦暗、舌紫暗有瘀斑;
・女性易患子宫肌瘤、乳腺增生。
2.成因分析
寒凝血瘀多因贪凉饮冷,气虚血瘀常见于年老体弱者。外伤未愈也会导致瘀血残留。
3.饮食调理:应选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物和药材制作的药膳,如桃仁、生地、葛根、玫瑰花等。
推荐化瘀三杰:黑木耳 30g + 山楂 10g + 藏红花 1g。
搭配活血食材:洋葱溶栓、葡萄抗氧化、生姜温通。
4.药膳配方:桃红四物汤炖乌鸡
禁忌提示:孕妇慎用,感冒期间停服
材料:桃仁 10g、红花 5g、当归 15g、川芎 10g、乌鸡半只。
做法:药材浸泡后与乌鸡文火炖煮 2 小时
功效:活血化瘀,改善痛经与黄褐斑。
5.调理要点
"血不利则为水",需注意:晨起喝温姜水,经期后山楂红糖水连服 3 天。
三、痰湿
脾虚湿困酿浊邪
《景岳全书・痰饮》云:"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痰湿体质者多肥胖松软、舌苔厚腻、大便黏滞。
1.典型表现
・虚胖水肿、大肚腩;
・白痰黏稠、皮肤油腻;
・头重如裹、嗜睡乏力。
2.成因分析
长期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久居潮湿环境,缺乏运动均会导致水湿内停。
3.饮食调理:应选用具有温阳化水、散寒祛痰作用的食物和药材制作药膳,如桂枝、山药、茯苓、茴香等。
推荐祛湿黄金组合:红豆 30g + 薏米 30g + 茯苓 15g。
搭配化痰食材:冬瓜利水、陈皮燥湿、萝卜下气。
4.药膳配方:四神猪肚汤
禁忌提示:湿热体质者慎用,消化不良者减量。
材料:山药 20g、莲子 15g、芡实 15g、茯苓 15g、猪肚 1 个。
做法:药材与猪肚同炖 3 小时,加盐调味。
功效:健脾祛湿,改善虚胖与便溏。
5.调理要点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需注意:餐后站立 15 分钟,坚持艾灸丰隆穴。
四、虚火
阴虚阳浮现假象
《景岳全书・传忠录》言:"阴虚者,水亏也"。虚火体质者常表现为上热下寒,如口疮咽痛却畏寒肢冷。
1.典型表现
・咽喉肿痛伴腰膝酸软;
・午后潮热、夜间盗汗;
・情绪易激动但不耐疲劳。
2.成因分析
熬夜耗伤阴液、过度使用寒凉药物、房事不节均会导致虚火上炎。
3\. 饮食调理:应选用具有清泻五脏之火作用的食物和药材制作药膳,如竹叶、苦瓜、竹笋、菊花、麻仁等。
推荐引火归元组合:肉桂 3g + 牛膝 10g + 熟地 15g。
搭配滋阴食材:银耳润、百合静、桑葚补。
4.药膳配方:交泰丸粥
禁忌提示:脾胃虚寒者慎用,晨起空腹食用。
材料:黄连 3g、肉桂 1g、粳米 50g。
做法:药材煎汁后与粳米同煮,晨起空腹食用。
功效:交通心肾,改善失眠与口疮。
5.调理要点
遵循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原则:睡前艾叶泡脚,交替艾灸关元穴(丹田)与三阴交。
调理总则
《千金方・大医精诚》强调:"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实证调理应先排瘀再祛湿,最后补虚。江南地区春季可加佩兰 10g 化湿,秋季增银耳 20g 润燥。若出现持续头晕、胸痛等症状,当及时就医。
温馨提示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调理方案请咨询专业中医师。药膳配方需根据个人体质调整,孕妇、慢性病患者及过敏体质者慎用。
养生之目的;度百岁而动作不衰;
养生五要素:取法于阴阳;饮食有节制;
作息有规律;劳作而不倦;房事不过度;
情志平和者皆能百岁也!
亲爱的读者们,了解更多实证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辨别身体状况,进行合理调养。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别忘了点赞、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分享给更多的朋友。让我们一起在中医的智慧中,呵护健康。下期讲述寒证和热证的身体信号和调养指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