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犯困、没精神!常按这2个穴位,提神醒脑,清热明目,缓解秋乏

我们常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儿,睡不醒的冬三月”,近来气温下降,秋高气爽,我们容易感到困乏无力,精神不济,出现“秋乏”的情况。很多朋友一天都处于一种 疲惫与无力 的状态,这不仅影响了日常的生活,也常让人感到精神不振。那为什么会出现秋乏呢?下面白术给大家分享三招,快速帮助大家恢复精神,缓解疲劳!

两个穴位提神醒脑
一、太阳穴太阳穴位于眉梢与眼外角连线中点,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具有提神醒脑的作用。我们按揉太阳穴可以促进头部及大脑的气血循环,为大脑提供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从而改善 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 等问题。同时,按揉太阳穴还能缓解头部肌肉的紧张状态,尤其是对于那些因长时间工作、学习或熬夜导致的大脑疲劳和肌肉紧张,有显著的缓解作用。具体操作: 将并拢的食指和中指置于两侧太阳穴,或用双手掌根也可,然后以柔和而稳定的手法开始做环形运动,以局部感酸胀为宜。每次按摩的持续时间建议 为30秒左右,让太阳穴区域得到充分的刺激和放松。之后可以稍作休息,然后重复这一动作5-10次。具体操作: 首先保持身体坐直或站立,头部略微向后仰,两手的食指和中指分别置于两侧风池穴处,做环形运动按揉,力度以柔和均匀为宜。每次按揉的时间建议在2分钟左右,直到感受到明显的酸胀感为度,重复5-10次,可根据自身情况灵活调节。

作息有序,养阴蓄阳
《黄帝内经》有云:“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意思是在秋季应当适当调整作息,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收敛阴气,平衡脏腑功能,缓解秋乏。建议大家在晚上10点半前入睡,这样有利于肝胆的休养生息,同时也能够 濡养肝血 ,调节情志,避免肝气郁结、疏泄失职。

如果白天或午后还是很困,建议可以午睡15-30分钟。适当午睡可以帮助我们养护心神,提神醒脑,补充体力,缓解上午忙碌导致的疲劳。此外,我们还可以适当进行运动,这样不仅能调动我们身体内的阳气,缓解秋乏,还可以帮助我们改善心境,避免秋悲。建议大家尽量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运动项目,如步行、打太乙游龙拳、跳广场舞等,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同时也要注意 避免过度运动,造成身体的负担,引起更大的疲惫感,反而弄巧成拙。

饮食清淡,润燥养阴
秋季养生当以调和阴阳、润燥养肺为原则,饮食上要多吃清淡平和、易于消化的食物,以滋养体内津液,缓解秋燥之弊。大家可以遵循“色白入肺”的理论,多吃如百合、银耳、雪梨、白萝卜等白色食材,不仅能润肺生津,更能缓解因秋燥引起的咽干、咳嗽等不适症状。同时,中医强调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因此,合理搭配各种富含营养的食物也尤为重要。如鸡蛋、牛奶、瘦肉、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不仅能为身体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增强体质,还能有效提升免疫力,预防秋季疾病的发生,大家可以多吃。朋友们,关于 缓解秋乏 的知识就分享到这里了,经常感到疲劳、犯困的朋友,可以多试试上面的方法哦。看完文章的朋友,不妨把这些养生小秘诀分享出去,将健康传递给更多人!温馨提示: 相关病症需要进行辨证调理,用药需遵医嘱,食补需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点 【分享】 和 【在看】,让更多人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