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做到这3点,防好“秋老虎”
“秋老虎”,一般是指出伏后短期回热的35℃以上的天气,主要出现在每年公历8月底至9月之间,其主要天气特征是: 早晚清凉、午后高温暴晒、空气干燥。
秋老虎持续的时间有长有短,短则半个月,长则2个月,有时秋老虎来了去,去了又反扑。那么我们该如何轻松应对“秋老虎”的袭扰呢?1、早晚适当锻炼早晨和傍晚是锻炼身体的最佳时间,此时不冷不热,空气清新,适当运动可以让人精神爽快。特别是中老年人,早晨可以 习练游龙拳、打八段锦、拍拍肺经、散散步,能活动全身肌肉和关节,促进气血运行,还能 加强心肺功能,增强体质,并且促进胃肠蠕动,增加食欲。比如在习练游龙拳中的一个招式 时,随着手臂的伸展与旋转,可以刺激到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进而增强气机的运行,提高肠胃功能和肺功能。2、午后做好防晒午后高温暴晒,不宜进行户外活动。实在要出门,注意戴好防晒帽或打太阳伞,若不小心晒伤,如 局部皮肤出现发红、脱皮、灼痛 等症状,可直接 冷敷 缓解。同时,天气日益干燥,应及时通过喝些 酸梅汤、绿豆汤、淡盐水 来 补充津液,平时注意多次少量饮用温开水。3、多吃滋阴润肺的食物“秋老虎”发威时,往往表现为温燥,“燥则润之”,此时我们可以多吃一些清热润燥的食物,如蜂蜜、银耳、莲藕、莲子、百合、梨子、龙眼、猕猴桃、杨桃、鸭肉等。其中鸭肉是秋季的时令食材,也是处暑时节的饮食习俗,俗话说 “七月半鸭,八月半芋”,古人认为农历七月中旬的鸭子最为肥美营养。鸭肉 味甘、咸、性凉,具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作用,北方有“百合鸭”、“烤鸭”、“香酥鸭”,南方有“糯米鸭”、“香酥鸭”、“荷叶鸭”、“柠檬鸭”等。而在江苏地区,人们做好鸭子菜要端一碗送给邻居,正所谓“处暑送鸭,无病各家”。
二、先调后补,才能健康“贴秋膘”
处暑时节,人们的食欲和胃口有了改善,为了弥补之前酷暑导致的身体“亏空”,秋天进补成为很多地区的传统习俗,即人们常说的“贴秋膘”。提起“贴秋膘”,很多人认为是直接“以肉贴膘”,比如吃红焖肉、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其实, “贴秋膘”并不是简单的贴脂肪或增体重,还需要注重健康和营养的平衡。那么,怎么“贴”才健康?1、调好脾胃,进补事半功倍历经漫长的苦夏后,我们的脾胃或多或少有些亏虚,此时盲目进补非但没有效果,还可能加重脾胃负担,所以进补前要先调养好脾胃。同时,处暑时节,天气燥热,最易伤肺而导致 干咳、咽干、胸闷、大便干燥 等症状,所以补充津液、滋阴润肺也很重要。因此,白术给大家推荐一道既补脾养胃又生津益肺的食疗方:百合莲子山药水。
食材:百合10g,莲子10g,山药片10g。
做法:将3味食材用清水浸泡30分钟,然后捞出放入锅里,加入1500毫升的水,先大火烧开再转小火慢炖40分钟,然后关火焖几分钟待温即可。
可根据个人口味加入冰糖或大枣(血糖高的人群不加), 一周喝3-4次,脾胃虚寒的朋友一周喝1-2次即可。
2、 灸透3大补穴,强体质①关元穴-补元气关元穴 又称丹田,是常用的 补益要穴。其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是小肠的募穴,也是人体元气的根本,平时坚持按揉或艾灸此穴能 培补元气、温阳补虚、强体质。②中脘穴-温中补虚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具有 和胃健脾、化湿降逆 的功效,是调理脾胃的关键穴位之一。《循经》更是称此穴为:“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 因此,我们通过艾灸刺激中脘穴能够温中补虚、行气活血,从而改善脾胃功能,缓解与脾胃相关的疾病。③足三里穴-补益气血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的位置。足三里是胃经主要穴位之一,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扶正培元的作用。经常艾灸此穴,能改善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同时,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故艾灸足三里穴也可 补益气血,改善睡眠,提升气色。脾胃好了,体质强了,这时候再“贴秋膘”,就不会出现上火、消化不良、失眠、疲劳等虚不受补的情况了。处暑养生要点归纳● 防好“秋老虎”:早晚锻炼、午后防晒、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 健康“贴秋膘”:调养脾胃、灸透3大补穴,进补事半功倍
秋处暑,猛如虎! 朋友们,关于处暑节气养生就聊到这里了,我们要做的就是抓住节气的养生机会,顺天时养生,减少疾病发生。大家看完不妨花1秒钟将【处暑养生的2大要点】分享到朋友圈、家族群,让身边的亲朋好友都能趁着处暑养好身体, 为秋冬打下健康根基!温馨提示: 相关病症需要进行辨证调理,用药需遵医嘱,食补需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点 【分享】 和 【在看】,让更多人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