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中国人再热都要盖肚子,甚至有不少人会调侃,哪怕世界上只剩下最后一片树叶也要拿来盖肚脐眼。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执着于保护肚脐呢?肚脐所在之处便是神阙穴所在,是属于任脉的穴位,为精、气、神、血往来之要,是元神出入之阙庭,有 回阳救逆、开窍苏厥 之功效。通过肚脐,可以调理很多疾病。而肚脐周围皮肤较薄,缺乏脂肪层保护,更容易受风寒湿邪的影响。一旦肚脐着凉,就可能出现 腹泻、感冒、肠胃功能紊乱 等问题,对于女性而言还可能引发 月经不调、痛经 等。所以老人家常说肚脐别着凉,就是这个原因。
什么是脐疗法
《医宗金鉴》指出神阙穴能“主治百病”。通过神阙可固本培元,调节脏腑阴阳,由此诞生了中医外治法中的一个特殊治疗类别——脐疗。
脐疗的作用
“脐疗”可以改善 腹痛肠鸣、水肿、泄痢脱肛、中风脱症 等问题,对于中下焦虚寒引起的 腹泻、瘦弱、怕冷怕风、虚胖 等,也能起到一定的调理作用。
具体来说,脐疗有以下三点功效:1、调理脾胃脐疗法能够增强脾胃功能,促进脾胃的气血运行和消化吸收。对于 胃痛、腹胀、呕吐、反胃 等脾胃相关疾病的症状,脐疗法具有显著的调理作用。平时如果出现因脾胃虚寒导致的 疲乏无力、畏寒怕冷、容易腹泻 等情况,我们可以在肚脐处贴敷温热性药物,来达到温中散寒的效果,从而改善脾胃虚寒的症状。2、利水消肿肚脐位于中焦和下焦之间,与我们的 肾、脾 等脏腑有密切关系。肾主水,与人体的大小便密切相关;脾主运化,负责水液的代谢和排出。在脐疗中,通过药物或艾灸的热力能够刺激肚脐,可激发经气、疏通经络,影响全身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进而促进水液代谢,达到利水消肿的效果。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用葱汁敷脐,治疗 水肿、尿短少 的记载。3、防病保健《伤寒论》中认为 湿气、寒气、邪气 入侵人体,未能排出体外会导致 阳气不足,五脏不调,进而百病易生。《医学入门》记载“(脐疗使)元气坚固,百病不生。”刺激肚脐可以激发体内的阳气,从而增强机体的生命力和抵抗力。我们可以通过敷贴、艾灸肚脐部位的方式,来温补阳气,进而达到防病保健的效果,比如预防 感冒、腹泻 等常见疾病。
居家可用的脐疗保健
了解了脐疗的功效,接下来,白术为大家介绍三种居家就可以操作的脐疗保健法,简单方便。1、敷贴肚脐中药敷脐治疗操作很简单,清洗肚脐后平卧,取配制好的药末适量放入脐孔,用纱布覆盖,透气胶布固定。大家也可使用配好的艾脐贴,更加方便。操作方法: 每晚取出一粒药丸放到贴纸上,贴于肚脐,次日取出即可。贴上 8-10小时 即可撕掉,白天不贪贴,让肚脐透透气,坚持使用效果更佳。急性病变、体内有湿热、肚脐有炎症或皮肤严重过敏的人 不宜使用这种方法治疗。另外空腹或餐后也不宜马上实施中药敷脐。2、按摩肚脐操作方法: 每晚睡前空腹,将双手搓热,左掌在下、右掌在上叠放贴于肚脐处,逆时针做小幅度的揉转,每次 20~30圈。经常坚持揉按肚脐,可以健脾和胃、利大小便,进而促进新陈代谢,使人体气血旺盛,增强五脏六腑的功能,并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肚脐周围按压疼痛,可能是胃肠功能出现问题,也不排除是其他脏腑出现病变,建议及时就诊,并遵医嘱治疗。3、聚气肚脐操作方法: 全身放松,双手掌覆盖于肚脐之上。用腹式呼吸法,鼻吸气时腹部慢慢鼓起,意想能量进入肚脐,聚集在此处;口呼气时腹部下陷,意想能量向全身扩散。一呼一吸为一次,习练24次,站、坐、卧均可。长期坚持习练,可温阳补虚,消食导滞,对 阴阳两虚,体弱无力,气短神衰 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效果。关于肚脐的功效和疗法就介绍到这里了!大家平时可以利用起来,保养好我们的肚脐,身体更健康~如果您也觉得这篇文章实用,不妨分享给身边的亲人朋友,将健康传递下去!
温馨提示: 相关病症需要进行辨证调理,用药需遵医嘱,食补需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点 【分享】 和 【在看】,让更多人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