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补气之王”,泡水煮粥加上它,益五脏、稳血压、补虚强身不上火!

夏天是个耗气的季节,气血都顺应天时往上往外走,即使我们不运动不出汗,气也比平时消耗多。所以气不足的人一过完这个夏天,就是一幅身体被掏空的模样。

俗话说:“气虚是万病之源。”气,对于人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之一,又是推动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而“气虚”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脾胃失养、年老虚弱或久病、大病未愈、劳损过度等,从而导致气的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功能减退。通常会出现以下情况: 精神不振、食欲不佳、大便黏滞、手脚冰凉、面色暗沉、多汗盗汗、不耐风寒 等。如果你也有这些情况,那就说明你身体的“气”不足了,补气迫在眉睫。今天白术给大家介绍一个补气佳品——黄芪。
补者之长:黄芪
《本草纲目》中记载:“黄芪,为补气之长,气药之长。”黄芪在我国的药用历史迄今已有2000多年,《神农本草经》也将其列为上品。具体来说,黄芪有以下三种功效:1、补气固表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即人体内的正气充足时,就能有效抵御外邪的侵袭。
黄芪又称小人参,它的作用与人参相似,与人参的大补有些不同,黄芪是补中气,相对温和,所以成为最常用的补气药。
黄芪性温,味甘,入脾、肺二经,因此它提升脾肺之气的功效是最强的。增强脾肺之气,就是在增强人体的运化功能,因此黄芪可以强健三焦、补益五脏,可以解脾湿、升肺气、强心、益肾气、补肝虚。
2、利水消肿黄芪的利水作用主要源于其补益脾气、增强脾的运化功能,从而有助于水液的代谢,并促进体内湿气和毒素的排出,对于 水肿、小便不利 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效果。除此之外,黄芪还具有排毒生肌的功效,能够扶助正气,排出体内毒邪,促进疮疡愈合。3、调节血压中医认为,老年人往往更容易面临低血压的困扰,主要是由于身体机能逐渐衰退,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其特点在于患者常伴有气虚的表现,如 乏力、气短、懒言 等。而黄芪具有补气升阳的作用,可帮助患者改善气虚状况,稳定血压水平。
黄芪挑选技巧:一看、二摸、三闻、四尝
黄芪有这么多的用处,那如何选到好的黄芪呢?平时生活里常见的是黄芪片,我们挑选黄芪片可以采用 一看、二摸、三闻、四尝 的方式:一看:黄芪切面有放射状纹理,像开放的菊花,俗称“ 菊花心”。好的黄芪皮和芯有明显的分界线,皮部白色,芯呈淡黄色,称为“ 金井玉栏”。外表皮上没有黑点或者黑点很少。二摸:好的黄芪摸起来应该是 坚实但不硬, 绵软但不松散 的质感,不易折断。三闻:好的黄芪闻起来有一股浓浓的 豆腥味。四尝:黄芪是可以生嚼吃的。取一片放嘴里尝尝,好黄芪 味道甘甜,没有酸味怪味。总的来说,黄芪片以 饱满不碎、豆香浓郁、金井玉栏菊花心 为佳。
黄芪食疗方
选对了好黄芪,平时就可以经常用 黄芪煮水 喝。一般来说,每次煮水使用黄芪 5-10克 即可。做法: 将黄芪放入养生壶中,加入适量水,煮开即可饮用,这样更有利于药效的释放。除此之外,白术再为大家介绍2种黄芪的吃法:1、黄芪炖鸡食材: 生黄芪15克,枸杞3克,红枣10个,母鸡1只,生姜3片,盐、黄酒适量做法: 将鸡洗净剁块,鸡块入凉水锅中焯水,然后捞出冲净沥干。黄芪、红枣用清水冲洗一下,和鸡块、生姜、黄酒一起放入炖锅加水1.5升,大火烧开,小火炖一个半小时左右,加入洗净的枸杞、盐再小火炖5分钟即可食用。功效:健脾养胃、补气升阳。2、黄芪大枣粥食材: 生黄芪、党参各30克,大枣10枚,甘草15克,粳米100克做法: 将黄芪、党参、甘草三者浓煎,去药渣,取浓汁备用。再把大枣、粳米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熬成粥,待粥熟后兑入药汁调匀即可食用功效:补中益气、延年益寿,适用于体弱气虚、气虚发热、中气不足、表虚自汗、盗汗者。
需要注意的是,肾阴虚、湿热、热毒炽盛者、处于经期的女性以及感冒发热期间不宜服用黄芪。
关于黄芪的功效和吃法今天就介绍到这里了。大家还记得上次介绍的“补血之王” 吗,气血双虚的朋友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将二者搭配一起食用,实现 气血双补、增强免疫,改善体质!如果您也觉得这篇文章不错,不妨分享给亲朋好友,将健康传递下去!温馨提示: 相关病症需要进行辨证调理,用药需遵医嘱,食补需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点 【分享】 和 【在看】,让更多人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