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热的暑天,我们为了消暑免不了长时间 吹空调、吹风扇,甚至会吃很多寒凉的食物如 西瓜、冷饮 等。
殊不知这时候寒气很容易乘虚而入,伤害我们的脾胃,进而出现 胃痛、呕吐、腹泻 等胃肠病症。
这个穴位来头不小,它被称为“皇帝”穴,可 调十二经气血,也是调理脾胃疾患以及健脾的第一要穴!它就是公孙穴。为什么这个小小的穴位会有这么大作用呢?往下看你就知道了!
公孙穴,通调十二经气血
公孙,公之辈与孙之辈也,言穴内气血物质与脾土之间的关系也。脾经物质五行属土,其父为火,其公为木,其子为金,其孙为水。该穴名意指 本穴物质为脾经与冲脉的气血相会后化成了天部的水湿风气。看到这里,有人就想问了,为什么前面说公孙穴会被称为“皇帝”穴?《史记》记载,黄帝复姓公孙,名轩辕。公孙穴以黄帝的姓为名,正是取帝王居中央而统治四方之意。公孙穴是脾经的络穴。脾主土,在人体的正中央,主运化水谷精微,输布全身,是人的后天之本,谙合统御之道。 公孙穴入属脾脏,联络胃腑,又和位于胸腹部的冲脉直接相通,所以有兼调脾胃和胸腹部各种疾患的作用。比如 腹胀、不明腹痛、心痛、胃痛、胸痛,都可以通过公孙穴来缓解。此外,我们知道, 冲脉有“五脏六腑之海”之称,《灵枢经》说,冲脉乃“十二经之海”,是人体的“血海”。公孙穴通冲脉,冲脉皆起于胞宫,与女子月经、生育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冲脉可以含蓄十二经气血。刺激公孙穴,就等于是对人身上十二经的气血进行一次全面疏导,具有 行淤止痛 之功。
公孙穴,脾胃问题的克星
公孙是脾经的络穴,而络穴相当于这条经络的“外交部长”。脾与胃相表里,正是由络穴公孙通向胃经的,它是脾胃交集的一个枢纽,可以影响两条经脉经气运行。脾胃一调,运化水湿的能力自然加强。 公孙穴+水分穴,能有效 改善 眼袋。想要除湿,不可不灸公孙穴。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公孙穴在调理脾胃方面的具体应用:1、按摩公孙,缓解胃痛本穴是脾经的络穴,通胃经,联系着脾胃二经之经气,一穴可治两经病,故可调理脾胃病,用之有 健脾和胃、理气化湿 的作用。临床常用于调理胃痛、腹胀、呃逆、嗳气、呕吐、腹泻、消化不良等脾胃病,尤其对 急性胃痛、呕吐 有良好的疗效。
> 《针经标幽赋》说:脾冷胃疼,泻公孙而立愈。《针灸大全》也记载:“九种心痛;痰膈涎闷;脐腹胀满,气不消化;胁肋下痛,泄泻不止,里急后重;反胃吐食。
2、按摩公孙,改善便秘中医认为, 便秘 通常与脾、肾虚弱,寒邪内生或外侵有关。脾、肾阳气不足,气血运行不畅,便会在体内 滋生虚火。公孙穴通冲脉,以掐按等方式强刺激此穴可以疏导全身气血,改善脾虚肾弱的情况, 滋阴降火, 加快肠胃蠕动,从而改善便秘。
公孙穴:调妇科的高手
中医认为,调理妇科问题一般得从脾胃入手,尤其是月经不调。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故凡月经之能来潮,胎儿营养,乳汁之能化,无不依赖脾胃所化生的气血以供养。脾统血,血能循经运行,亦赖脾气之统摄。像女性在特殊时期,小腹受凉或贪吃冷饮导致 寒邪凝滞,就很容易导致 痛经,有时还会 伴随呕吐、恶心、头痛 等症状。结合上文,公孙穴不仅为脾经络穴,而且通冲脉,具有行淤止痛之功。故刺激公孙穴,可改善女性经期血气运行,消除寒凝经络引起的气血不畅,能很好地调理 月经不调、痛经 问题。若配合刺激关元穴,同时调节任脉和冲脉,效果更佳。
艾灸、按摩、刮痧,疏通公孙穴
公孙穴位置非常好找,就在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找到穴位后,我们就可以通过以下3种方法来疏通它。1、艾灸排除热证,每次艾灸公孙穴 5-10分钟,以微汗为宜。可结合自身情况和灸量,可以先连续施灸3天,后续可以一周灸 2-3次。2、按摩按摩这个穴位要适当用力, 以自身能承受的力度为宜。一般来说, 每次按摩时间控在5分钟为好,一天2-3次即可。3、刮痧刮痧的方法对于刺激公孙穴也是适用的,可以在足弓处抹一点儿 精油, 然后 用刮痧板顺着足弓刮拭。如果感觉酸痛要多刮一会儿,刮至皮肤微微发热为宜,若出痧等痧退后才能进行下一次刮拭。此外,对于心脏不好的朋友来说,也可以经常按揉公孙穴,能够 宁 心安神。温馨提示: 相关病症需要进行辨证调理,用药需遵医嘱,食补需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点 【分享】 和 【在看】,让更多人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