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我从妈妈那里得知,我们小区内有一位年约50多岁的阿姨,也遇到了类似症状,经过一周的住院治疗,才逐渐恢复了健康。
今天白术就借着这个案例跟大家详细聊一聊耳石症,并分享李老师在祖牟疗法课程中教的调理方法,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人!
有一种“晕”叫耳石症
好发年龄在40岁以上
除了颈椎病、脑供血不足和高血压引起的头晕之外,绝大多数头晕其实是“耳石症”引起的, 多发于40岁以上,高峰期在50岁左右, 通常女性多于男性。耳石症属于眩晕的范畴,全名为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也就是说这种“眩晕”是良性的,虽然 难受痛苦,但不会像脑梗、脑出血那样有生命危险,不用过度担忧。根据全名就可以看出“耳石症”的4个典型症状:①良性:即有自限性,一周左右可自行缓解,但头晕恶心的过程非常痛苦,外出有跌倒风险;②阵发性:发作时症状持续数秒钟至数分钟,但因个体差异而异;③位置性:头一动就晕,比如早晨起床、半夜翻身、躺下的一瞬间、抬头、低头时出现头晕,而头部静止时眩晕缓解一些;④眩晕:感觉天旋地转,还伴随 恶心呕吐,完全无法起身走动,也站不稳。
关于这个眩晕的感受,用白术妈妈的话说就是“ 比晕车还难受一百倍,感觉自己要走了一样”。除了以上普遍症状之外,还有少部分患者会出现 腹泻或胃肠不适 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那么引起耳石症的原因有哪些呢?多与这5大因素有关:①耳石病②耳内供血不足③头部外伤或耳部手术④耳部疾病⑤骨质疏松症除此之外,还有劳累、熬夜、压力大、精神紧张、焦虑等精神心理因素也可能引发“眩晕”。针对折磨人的“耳石症”,我们可不能傻傻地承受痛苦,那么该如何积极应对呢?
按揉2处,通调气血
比打针吃药恢复快
“耳石症”在中医看来,根本还是气血不畅通,大脑血液不循环,调理方法包括针灸、穴位按摩、耳穴贴敷、口服中药等,但在紧急情况下,按揉是最快速最简单的应对办法。下面白术就把李老师教的具体按揉方法告诉大家:1、按揉耳垂凹陷处+ 枕骨骨缝眩晕症发作时,除了身体和头不能动,双手是可以活动的,这时应第一时间用双手拇指按揉耳垂凹陷处以及枕骨骨缝,尤其是枕骨下的风池穴要重点按揉,在自己承受的范围内力度可以稍大一些,效果更好。一方面,持续按揉耳垂后的凹陷处和枕骨骨缝能 改善头部血液循环,调和百脉、提神醒脑,从而缓解眩晕症状;另一方面按摩区域有 风池穴、风府穴、头窍阴穴、哑门穴 等通络活血的重要穴位,尤其是风池穴和头窍阴穴主治头痛、眩晕,因此可以重点按揉。2、按揉脊柱(督脉)脊柱 是支撑躯体、保护脊髓及进行躯体运动的重要骨骼部位,坚持按揉,可以从内部加强脊椎的气血疏通, 从而让气血能通畅得流向大脑。脊柱和督脉基本重合,《难经》详细论述了督脉与脊柱的关系:“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发生耳石症/眩晕症时,以上 2个部位都要按揉到,效果才会更好哦。关于耳石症(眩晕症)的相关知识和调理方法就介绍到这里了,除此之外,平时保证 充足的睡眠和避免过度紧张、焦虑、劳累,也是保健和减少复发的关键,看完的朋友觉得实用可以分享出去,让更多人知道这个“小诀窍”,少遭罪!温馨提示: 相关病症需要进行辨证调理,用药需遵医嘱,食补需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点 【分享】 和 【在看】,让更多人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