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颗果中珍品,全身是宝!吃对了养心健脾,散结节,还能除湿疹……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当下正是荔枝成熟的季节,不同品种的荔枝已经陆续上市,这些果肉晶莹剔透、鲜甜多汁的荔枝绝对是是夏日里的一大美味。且荔枝不仅是水果,还是一味中药 ,食用得当对身体的 补益效果 十分明显。在夏季,人体阳气向外发散,容易造成体内虚寒。因此,适当食用一些具有 温补性质 的热性水果,对于调和体内阴阳、温补内虚具有积极作用。荔枝也叫离枝、丹荔、香果,被誉为“岭南果王”和“果中珍品”。
据《本草纲目》记载:荔枝生岭南及巴中。其花青白,其子喜双实,状如初生松球。壳有皱纹如罗,初青渐红。肉色淡白如肪玉,味甘而多汁。荔枝的鲜美从古至今都被盛誉,但遗憾的是其 不耐久藏。因此,古代皇室为了吃到新鲜的荔枝,曾特意设立了运送荔枝的专线。这也是“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由来。所幸随着现代冷链运输的发展,如今南方的荔枝在采摘后能够迅速保鲜,并被迅速运输到全国各地。新鲜的荔枝不再是妃子才能享用的“奢侈品”,而是成为了大众随手可得的水果。
荔枝全身都是宝
荔枝的 果肉、果核、果壳 都有很强的功效,用对了能理气散结、温中止痛、除湿止血等等,好处太多了,一起来看看吧。1、  荔枝肉——养血健脾、温中安神中医认为,荔枝肉味甘性温,入心、脾、肝经,果肉具有补脾益肝、理气补血、温中止痛、养心安神的功效。在夏季,我们可能会因为气候炎热导致 脾胃虚弱、肝气不舒,此时适当食用荔枝可以帮助调和肝脾功能,增强体质。同时荔枝也具有理气补血的功效,能够补益夏季因出汗过多导致的气血亏虚等症状。且荔枝中的维生素C可以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有助于改善皮肤状态,达到美容养颜的效果。此外,荔枝入心经,可以补益心脾、温中止痛,改善心脾两虚引起的 失眠、多梦、健忘 等症状,有助于安神助眠。2、荔枝核——理气散结很多朋友在吃了荔枝之后,往往会把核随手丢掉,然而,这不起眼的荔枝核,实际上是一种的中药材,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荔枝核性温,味甘、微苦,入肝、肾经,有散寒止痛、理气散结的功效,常用来治疗胃气冷痛、疝气痛、睾丸肿痛、妇女腹中血气刺痛等症。 据《本草纲目》记载:荔枝核能“行散滞气。治颓疝气痛,妇人血气刺痛”。同时《本草备要》中也提到荔枝核“辟寒邪,治胃脘痛”。如果我们在夏季吃了冷饮、冷食导致出现 腹痛腹泻,可以抓一把晒干的荔枝核,捣碎后,泡水代茶饮,能够散寒止痛。3、荔枝壳——除湿止血、去湿疹荔枝壳入心经,其性寒而味苦,有除湿止血的功效,主要用来治疗痢疾、血崩、湿疹等症状。据《本草纲目》记载:“痘疮出发不爽快,煎汤饮之;又解荔枝热,浸水饮”。如果吃多了新鲜荔枝,导致出现 腹痛、消化不良 的情况,此时不妨将荔枝壳收集起来,洗净后煮水饮用。荔枝壳的苦寒性质,恰好可以中和荔枝肉的热性,帮助缓解不适。对于皮肤上出现的湿疹和痘痘,荔枝壳同样具有疗效。可以将荔枝壳煮水后用于洗澡或擦洗患处。另外,将荔枝壳与艾叶一同煮水, 泡脚使用,不仅能去除脚气,还有助于除湿。
荔枝这样吃,功效加倍
我们可以用干荔枝做一道荔枝淮山莲子粥,可以调老年朋友五更泻、便溏的情况。首先,准备好干荔枝肉50克、干淮山药和干莲子各20克。将 干莲子提前泡软,待其软化后,将所有材料一同放入锅中。煮好后,可以取出荔枝核,只喝糖水。这款荔枝冰糖水具有理气散结、散寒止痛和润燥的功效,适合烦渴、口臭以及胃脘寒痛等症状的人群饮用。注意事项尽管荔枝十分美味,但也不可多吃,容易上火,在民间就有 “一颗荔枝三把火” 说法。特别是阳盛体质、阴虚燥热、湿热偏盛的人群,应尽量少食。荔枝的甘甜在中医看来,容易滋生痰湿,因此阴虚火旺体质(如口臭、痰黄、牙龈肿痛等症状)的人也不宜过多食用。今天关于 荔枝的功效和用法 就介绍到这里了,喜欢的朋友千万别错过!如果觉得文章实用,不妨分享给身边的亲人朋友,一起吃起来吧!温馨提示: 相关病症需要进行辨证调理,用药需遵医嘱,食补需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点 【分享】 和 【在看】,让更多人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