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脉有个宝藏穴,点揉1分钟,轻松缓解心慌心悸、心绞痛、胃痛!


夏天闷热的天气,很多人会感到 _心窝子下胀满不适,甚至感觉憋得慌,一下喘不上气_,非常难受。
这时候,赶紧用四指按揉下心窝子处一个很容易被我们忽视的穴位就能快速缓解。

这个穴位也是白术正想给大家介绍的 任脉络穴—鸠尾穴,很多人可能没有听说过,其实此穴就在我们熟悉的膻中穴下面。
多刺激这个穴位,能宽胸化痰、宁心安神、消除疲劳、缓解焦躁性格,用好了对于 心绞痛、胃痛、支气管炎、哮喘等胸肺脾胃疾患 都有不错的疗效。

任脉络穴:鸠尾穴
鸠尾穴这个名字很有意思,鸠,即鸠鸟,尾即尾巴,此穴正好在 胸骨剑突下,而这个部位的形状像鸠鸟之尾,故名鸠尾。精准定位:鸠尾穴在上腹部的心窝处,前正中线上,当剑胸结合下1寸,肚脐上7寸。每次 心胸部位不舒服时,就可以多多按揉这个穴位。不过要注意的是 鸠尾穴不可以重击,是练功夫的大穴,重击的话会内出血,平时轻轻按揉或刮痧是最安全的调理手法。大家平时看武侠剧的打斗场面时,如果其中一个被拳头击中胸口,那么就会内伤吐血,所以这是非常重要且危险的部位。上面讲到鸠尾穴是任脉之络,那么给大家延伸下相关知识:全身共有十五条络脉,又称十五络——12经脉各有一支别络,外加这个督脉络、 任脉络、脾之大络。络脉有网络全身、沟通表里内外的作用,在辨证及治疗上也有很重要的意义。手太阴络脉-列缺穴手厥阴络脉-内关穴手阳明络脉-偏历穴手少阳络脉-外关穴足阳明络脉-丰隆穴足少阳络脉-光明穴足太阴络脉-公孙穴足厥阴络脉-蠡沟穴手少阴络脉-通里穴督脉之络脉-长强穴手太阳络脉-支正穴任脉之络脉-鸠尾穴足太阳络脉-飞扬穴脾之大络-大包穴足少阴络脉-大钟穴
知道了鸠尾穴的“身份地位”,接下来跟着白术继续挖挖它的宝藏功效。
宽胸化痰、和胃降逆、安心神
中医认为鸠尾穴有宽胸化痰、和胃降逆、清热熄风的功用,主治 _胸痛、腹胀、呃逆、癫狂痫_ 等病症,即对付胸腹及神志方面的疾病很厉害。现代常用于治疗心绞痛、癫痫、呃逆、精神病、哮喘、心包炎、支气管炎、急性胃炎、神经衰弱、扁桃腺炎、喉头炎、肺气肿、肋间神经痛等。下面就重点说一说 此穴对于 日常多发病症的调理及配伍用法 ~1、治心寒、心绞痛、胸中满痛、心慌心悸、咳嗽气喘鸠尾穴具有宽胸化痰的作用,“宽胸”大意为疏散邪气后,胸口开阔,自然感觉心胸舒缓。
> 《备急千金要方》也说鸠尾:“心寒胀满不得食,息贲、唾血、厥心痛,善哕,心疝太息”,“噫、喘、胸满咳呕”。
当出现 心寒、心绞痛、胸中满痛、心慌心悸、咳嗽气喘 等症状时就可以多揉一揉鸠尾穴,会感觉舒服很多。尤其是心绞痛,多是由于心脏血液供应失衡引起的,痛起来不仅要持续好几分钟,而且疼痛感还可能放射至左肩、左臂、颈部或下颌,而且还会伴随 胸部发闷,有阵阵紧缩感,十分难受。如果马上 用四指放置鸠尾穴处轻轻按揉1-3分钟,把任脉经络揉通了,疼痛感、胸闷感自然减轻,揉完此穴,还可以 轻轻敲打上方的膻中,加强宽胸理气的效果。2、调呕吐、晕车、反胃打嗝、急性胃炎现代研究发现,针刺鸠尾穴,对胃肠功能有调整作用,不过不建议自行针刺,可以用按揉或刮痧代替。鸠尾穴能和胃降逆,对于 呕吐、晕车晕船、反胃打嗝、急性胃炎 等肠胃问题的调理易如反掌。比如晕车呕吐时,可用左右手 拇指擦鸠尾穴,由上往下,可以从鸠尾穴擦至神阙穴(肚脐),可以在乘车半小时前后开始按揉。如果你最近出现 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异常 等情况,那么很可能就是神经衰弱了,多揉揉鸠尾穴+心俞穴+神门穴,清清心、安安神吧。



除此之外,鸠尾还有一大本事,那就是调理癫痫病。
> 《太平圣惠方》:“癫痫病”,“狂歌不择言”。
大家都知道癫痫发作起来,不省人事,两目上视,口吐涎沫,此时在等救护车之外,还可以 点揉患者胸口的鸠尾 来缓解症状。
穴位日常疗法:点揉+刮痧
了解了鸠尾穴的功效及大致用法后,下面给大家介绍2种简便又有效的刺激方法。1、点揉手法:用四指点揉或叩击鸠尾穴,每次按揉 1-3分钟,力度不宜过大,以有酸胀感为度。鸠尾这个穴位正好是胸和腹之间的一个穴位,就像水一样,提起这个阀门是不是上下就通了,那么我们把它给按揉开, 胸闷、胃痛 等症状就自然就缓解了。2、刮痧手法:在穴位皮肤处涂抹一层 刮痧油,然后手持刮痧板与皮肤呈 45度左右 的角度,从鸠尾穴开始沿着任脉从上往下轻轻刮拭25下, 不能来回刮,力度以被刮痧的人能够承受的力度为宜。


(家有刮痧板的可根据需求选择适合的刮痧板)经常刮拭此处能帮助松解腹直肌,改善胃肠功能。今天这个鸠尾穴的3大功效和用法就分享到这里了,从现在起大家一定要多按揉它,用好了,能有效 疏通任脉、缓解胸闷心悸,在夏天过得更舒坦!温馨提示: 相关病症需要进行辨证调理,用药需遵医嘱,食补需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点 【分享】 和 【在看】,让更多人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