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养生五大忌!尤其第三条,很多老人天天犯!



春分到,阴阳平衡最重要

春分到!中老年人牢记“阴阳平衡”4字诀,养出一年好身体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黄金平衡点”,昼夜均分、寒暑持平。
中医认为,此时人体阳气升发,正是调和阴阳、增强免疫的关键期。但中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若盲目跟风养生,反而容易引发健康危机。以下是春分养生的科学指南,助您避开误区,事半功倍!
五大“误区”
误区一:春分必“大补”,吃贵的就是好
不少老人认为春分要“补阳气”,跟风购买人参、鹿茸等补品,甚至每天炖高汤。实际上,春分讲究“平补”,盲目进补易导致上火、血压波动。
正确做法:
✅多吃“芽菜”:黄豆芽、香椿芽等应季蔬菜,富含维生素,助肝气疏泄。
✅喝“平衡粥”:小米山药粥、百合莲子粥,温和健脾,适合肠胃虚弱者。
✅少吃发物:羊肉、海鲜等易诱发过敏,尤其风湿患者需忌口。
误区二:“春捂”过头,反招感冒
老人常被叮嘱“春捂秋冻”,但过度保暖会阻碍阳气生发,稍一动就出汗,风邪反而易入侵。
正确做法:
✅“上薄下厚”穿衣法:重点护住腰腹、脚踝,上衣可随温度增减。
✅中午减衣,早晚添衣:利用午间阳光充足时适度“晾背”,提升阳气。
✅忌穿紧身衣:血液循环不畅会导致手脚冰凉,加重春困。
误区三:运动越激烈,越能“排毒”
春分后白天变长,许多老人开始晨跑、爬山,但剧烈运动易耗损阳气,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正确做法:
✅首选“慢运动”: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以微微出汗为度。
✅黄金时段:上午9-10点:此时空气含氧量高,避免清晨阴寒伤身。
✅运动后喝“三根汤”:葛根、芦根、白茅根煮水,滋阴防燥。
误区四:熬夜看手机,白天再补觉
春分后昼长夜短,不少老人因失眠刷手机到深夜,白天“补觉”打乱生物钟,反而头晕乏力。
正确做法:
✅晚上11点前入睡:顺应肝胆经排毒时间,睡前泡脚按涌泉穴助眠。
✅午睡不超过30分钟:避免进入深睡眠,导致下午精神萎靡。
✅吃“助眠菜”:晚餐加一碗芹菜百合,清心降火,安神定志。
误区五:情绪波动大,误以为是“春困”
春季肝火旺,老人易出现心烦、易怒等症状,若误以为是“春困”而忽视,可能诱发高血压。
正确做法:
✅喝“三花茶”:菊花、玫瑰花、茉莉花各3克,疏肝解郁。
✅按揉太冲穴:脚背第一、二趾骨间凹陷处,每日按压5分钟。
✅多晒太阳:上午10点后背晒15分钟,促进血清素分泌,缓解焦虑。
春分养生口诀:
“阴阳平衡”是核心,饮食清淡忌大补;
穿衣灵活莫捂汗,慢动强过猛跑步;
早睡早起调肝气,情绪平和百病除!
九、保证睡眠:抓住黄金修复期
温馨提示
温馨提示: 春分后气温波动大,心脑血管疾病高发,若出现头晕、胸闷等症状,务必及时就医,切勿迷信“土方”!
养生之目的;度百岁而动作不衰;
养生五要素:取法于阴阳;饮食有节制;
作息有规律;劳作而不倦;房事不过度;
情志平和者皆能百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