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人一定要知道的春季养生黄金法则 | 老中医私藏的 9 个健康锦囊,90% 的人都忽略了第 7 个!



春日养生9个小常识

一、防风:警惕 "春日隐形杀手"
在中医中, 春季为风邪主令。而“风为百病之长”,风邪是外来致病因素的第一位。
专家介绍,春季人体阳气生发,肌肤腠理疏松开放, 容易被外来风邪所侵,引发外感病症如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肺炎等。“这在中医中都属于温病的范围,正是春季的高发病。”
“外风”之外,还需防“内风”。内经讲到风气痛于肝,肝阴不足或肝失所养,都会诱发肝风。肝风内中或肝风上扰,则容易诱发急性心脑血管病。中老年人群一定要注意。
外风: 春风夹杂花粉 / 细菌,引发过敏、流感(数据:春季呼吸道疾病发病率比冬季高 40%)。
内风: 肝阳上亢易诱发中风(建议:高血压患者晨起后先喝 200ml 温水)。
防护要点:
✅ 晨练避开 6-8 点风邪高峰期,
✅ 办公室常备薄外套护住后颈,
✅ 大风天佩戴防花粉口罩。
二、防寒:春捂重点在 "三暖"
乍暖还寒时候,气温上下波动较大,初春防寒尤其重要。专家介绍,一防外寒,外界气温变化寒气入侵,易引起感冒等疾病;二防中寒,即为寒气所伤。“含伤阳,心属阳,寒气入侵,心脏首先居之,因此,早春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
防护要点:
✅ 日常防寒关键部位:腰腹(护住命门穴)、足部(涌泉穴)、肩颈(大椎穴);
✅ 科学脱衣法:日均温<15℃继续穿棉服,昼夜温差>8℃需增减衣物;
✅ 暖胃食谱:生姜红枣茶(生姜 3 片 + 红枣 5 颗煮 10 分钟)。
三、养脾胃:一年之计在于春
《黄帝内经》讲到肝属木,脾属土。春季肝气上升,则使肝木过旺而克制脾土,抑制脾胃消化功能,因此春季养生,也需要注意脾胃的调养。“尤其是那些有慢性胃病或肠胃功能长期不好的人,在这个季节调养脾胃,对一整年的健康都很有帮助。”
症状识别:舌苔厚腻、饭后腹胀、大便粘马桶。
调理方案:
✅ 早餐:小米山药粥(小米健脾,山药护胃黏膜),
✅ 穴位:每天按压足三里 3 分钟(增强胃动力),
✅ 禁忌:空腹吃水果、饭后立即喝茶。
四、防肝火:肝火旺盛的 4 大信号
在中医理论中,肝脏的病理机制为多实少虚。如果春季调养不当,容易引起肝火上升。
自测表: 症状心火肝火胃火睡眠失眠多梦凌晨 1-3 点醒夜磨牙口腔舌尖溃疡口苦口臭牙龈肿痛情绪烦躁不安易怒食欲亢进
- 灭火食谱:蒲公英菊花茶(蒲公英 5g + 菊花 3g)。
五、春季养阳:顺应天时的智慧
《黄帝内经》提到“春夏养阳”。因此春天还是补阳为主。
经过漫长的冬天,人体的各个器官机能都消耗较多,加上春季阳气生发,容易造成阴阳不调的状况,出现阳虚症状。如脾阳虚者胃口不好、大便溏湿、气若少神,肾阳虚者手足冰冷、腰膝酸软等。顺应自然界趋势,春天也是养诸不足的好时机。
养护要点:
✅晒背最佳时机:上午 7-11 点晒太阳(背对阳光晒后背)。
✅药膳推荐:韭菜炒核桃(韭菜温阳,核桃补肾)。
✅禁忌:避免过度出汗(汗为心液,耗阳)。
六、饮食:少酸多甘,春日护肝黄金法则
如今正值初春,寒气未退,依然可以服用一些温补食物,如韭菜、葱、姜等物,以补全身阳气之不足。
但随着天气渐暖、阳气渐升,温补可逐渐减少,转而多吃一些调和肝气、营养心神的食物。
1.忌酸,因为酸性收敛,不利于阳气生发和肝气疏泄。
2.可多吃一些味甘性缓的食物,如茯苓、山药、百合、大枣等,能够起到缓和紧张烦躁情绪、养育心神、调畅情志的作用;地黄煮粥或枸杞煮粥服用,还可以起到补养肝阴、使肝气阴阳调和的作用;
3.常按揉足三里,可调养脾胃;常按摩背部肝腧穴,可以滋养肝阴。
宜吃清单:
✅ 黄色食物:南瓜、红薯(入脾经),
✅ 甜味食材:红枣、山药(缓和情绪),
✅ 养肝坚果:杏仁(含维生素 E 保护肝细胞)。
忌口指南:少吃柠檬、醋等酸味食物。
七、避忌:这些习惯正在透支你的健康
🔴 错误春捂:过早露脚踝(易引发关节炎)
🔴 过度运动:晨起剧烈跑步(耗伤阳气)
🔴 情绪波动:暴怒伤肝(血压骤升风险)
八、穴位养生:3 个动作唤醒活力
①、 太冲穴:足背第一二跖骨间,按压至酸胀(降肝火)。

②、 膻中穴:两乳头连线中点,掌根顺时针揉动(宽胸理气)。
③、 百会穴:头顶正中央,指尖叩击 50 次(提神醒脑)。
九、保证睡眠:抓住黄金修复期
✅ 子午觉:午时小憩 15 分钟(养心)。
✅ 睡前仪式:温水泡脚(40℃)+ 按涌泉穴(引火归元)。
✅ 环境优化:窗帘加遮光布(保证褪黑素分泌)。
\# 你的春季养生秘诀#
温馨提示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养生方案请咨询专业营养师或医师。
养生之目的;度百岁而动作不衰;养生五要素:取法于阴阳;饮食有节制;作息有规律;劳作而不倦;房事不过度;情志平和者皆能百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