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码发【 养肝】👆️
获取《 春节如何养肝》
春季已到,但很多城市的温度依旧寒冷,洗个热水澡是再舒服不过的事情了。然而,你可能不知道,一些看似平常的洗澡习惯,却可能暗藏危险,甚至威胁生命。
就在前不久,60岁的李大爷在浴室洗澡时突然晕倒,家人发现后立即将其送往医院,但最终因抢救无效去世。医生诊断结果为“ 心源性猝死”,而诱因正是洗澡时水温过高、时间过长导致的血管扩张和心脏负担加重。
李大爷的悲剧并非个例。每年因洗澡不当引发的意外事件屡见不鲜。这些意外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些容易被忽视的危险因素。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 冷天 洗澡的那些“坑”,以及如何安全、舒适地享受寒冷天气的沐浴。
_●__●__●_
警惕,冷天洗澡的4大危险行为
_●__●__●_
1.水温过高
危险原因: 水温过高会使全身皮肤血管扩张,大量血液流向体表, 导致心脏和大脑供血不足,容易引发头晕、胸闷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晕厥或猝死。
正确做法: 洗澡水温应控制在 38℃-40℃,以接近体温为宜。如果感到水温过热,应及时调整。
2\. 时间过长
危险原因:长时间待在密闭的浴室中,容易导致缺氧,尤其是老年人或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更容易出现头晕、呼吸困难等症状。
正确做法: 洗澡时间最好控制在 20分钟以内,避免长时间泡澡。如果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洗澡并通风。
3\. 紧闭门窗
危险原因:冷天 洗澡时,很多人习惯紧闭门窗以防冷风进入,但这会导致浴室内空气不流通,氧气不足, 容易引发缺氧或一氧化碳中毒(使用燃气热水器时)。
正确做法: 洗澡时应 保持浴室通风,可以稍微打开窗户或门,确保空气流通。如果使用燃气热水器,一定要安装排气扇或保持窗户开放。
4.洗澡顺序不当
危险原因: 很多人习惯先洗头再洗身体,但在寒冷天气,这种顺序可能导致头部血管突然受热扩张,增加心脏负担,尤其是对老年人来说,风险更大。
正确做法: 建议先洗脸,再洗身体,最后洗头 。 这样可以让身体逐渐适应水温,减少对心脏和血管的刺激。
特殊人群更需注意
01
老年人
老年人血管弹性较差,调节能力弱,洗澡时更容易出现血压波动。建议老年人洗澡时最好有家人陪同,水温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
02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人群,洗澡时容易因血管扩张导致血压骤降或心脏负担加重。建议洗澡前先测量血压, 避免空腹或饱餐后立即洗澡。
03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皮肤干燥和感觉迟钝,洗澡时应注意水温,避免烫伤。同时,洗澡后应及时涂抹保湿霜,防止皮肤干裂。
安全洗澡的6个小贴士
1\. 洗澡前喝杯温水
补充水分,避免因洗澡时出汗导致脱水。
2.洗澡前热身
可以用热水冲一下脚,让身体逐渐适应温度变化。
3\. 使用防滑 垫
浴室地面湿滑,容易摔倒,建议放置防滑垫或穿防滑拖鞋。
4\. 避免空腹或饱餐后洗澡
空腹洗澡容易导致低血糖,饱餐后洗澡则会影响消化。
5\. 洗澡后及时保暖
洗完澡后应立即擦干身体,穿上保暖衣物,避免着凉。
6.定期检查热水器
如果使用燃气热水器,应定期检查排气管是否通畅,防止一氧化碳泄漏。
冷天洗澡本是一件温暖舒适的事情,但如果不注意方式方法,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危险。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大家能够了解寒冷天气洗澡的潜在风险,并养成良好的洗澡习惯。特别是家中有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的家庭,更要多加注意,避免悲剧发生。
安全无小事,健康是大事,愿每个人都能在寒冷的天气享受一个温暖又安全的沐浴时光!
今日互动
想要知道如何吃出健康好身体?关注我们,后台回复【抗炎】
👇领取👇
一周不重样 《抗炎食谱》
大家都想看,猜你也感兴趣的爆款文章,去看看吧~
更多爆款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