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厘子吃多了竟会“中毒”?医生紧急提醒:这2类人别大意!

👆️ 关注公众号,发消息【养肝】👆️
得《春季如何养肝》
作为往年大热的过年水果,这些关于车厘子的“传言”是真是假?往后我们还能吃车厘子吗?
NEWS
No.1 2025年1月,四川一名怀孕5个月的孕妇因吃了一斤车厘子,出现上吐下泻、孕肚发紧发硬的症状,紧急送医后被诊断为疑似食物中毒。
No.2 广东一名女性连吃3斤车厘子后,喉咙肿痛、高烧,因药物过敏引发呼吸受阻,最终被送进抢救室吸氧。

(来源:网络)
这些事件让“车厘子中毒”登上热搜,也让许多人心生疑虑:车厘子还能放心吃吗?

伴随其热度的还有层出不穷的争议:吃多会“铁中毒”?果核含氰化物?保鲜靠“打药”?今天,我们 从科学角度揭开真相,并重点提醒两类人群必须控制摄入量!
#01
吃车厘子会“中毒”?
这些事实要知道
关于车厘子的疑问,大部分为这5个,今天小轻为大家一一解答。
1
吃车厘子能补血,甚至引发铁中毒?
网传称“车厘子含铁量高,吃多会导致铁中毒”,但实际上车厘子的铁含量约为每100克含铁量约为0.36毫克,远低于 猪肝(每100克含铁量为23.2毫克)和 鲜菠菜(每100克含铁量为2.9毫克)。

实际上,吃车厘子补铁效果有限,很难导致铁中毒。不过 车厘子富含花青素,是不错的抗氧化水果之一。
2
氰化物中毒?果核才是关键!
在车厘子中 氰化物 的主要来源是它的果核,果核中含有氰苷,当果核被咬碎后,氰苷会转化为有毒的氢氰酸。车厘子和樱桃果核一样,它们很坚硬,正常情况下是不会接触到果核内里。
目前全球范围内鲜有因食用车厘子果核导致氰化物中毒的报道,主要原因包括果核难以咬碎、果核氰苷含量低以及氰苷含量摄入量不足。

需要注意的是: 大家在食用车厘子时,应避免咀嚼或吞食果核,榨汁时需去除果核;儿童和宠物需特别防范误食。
3
吃车厘子引发“中毒”,原因有三
确实有人因为吃车厘子而引发“中毒”,但几乎都是因为食用不当或者过量食用的缘故。

01 过量食用引发消化不良
车厘子 富含膳食纤维和果胶, 过量摄入会刺激肠胃,尤其对脾胃虚弱者,容易导致腹胀、腹泻甚至急性肠胃炎。
02 不新鲜或变质车厘子成隐患
车厘子在运输中若 保存不当(如温度过高、包装破损),可能滋生细菌或霉变。食用此类车厘子会引发急性肠胃炎,出现发热、腹痛等症状。
03 个人体质差异
部分人可能 对车厘子中的糖分或果酸过敏,会出现喉咙肿痛、皮肤瘙痒等反应。
4
保鲜靠“打药”?物理保鲜是主流!
车厘子分为国产和进口,进口的车厘子通常是漂洋过海来到我们手中,它们外表看起来依然新鲜,很多人担心是否打了药?

其实 正规车厘子采摘后 会立即进行冰水预冷处理,通过调整包装内部的气体成分,减少氧气、增加二氧化碳和氮气含量,抑制车厘子的呼吸作用,延缓微生物的生长。
而在整个运输过程中, 车厘子被置于接近0℃的冷藏环境中, 是为了减缓代谢速度,抑制细菌滋生。所以买回家的车厘子吃不完,也要及时放入冰箱保存。
5
糖尿病患者不能吃?
车厘子的血糖生成指数(GI)较低, 约为22, 属于低GI食物。这意味着车厘子在消化过程中释放糖分的速度较慢,有助于维持血糖的稳定,血糖控制得好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适量食用。

从以上5点得出,车厘子是可以吃的,但同时要 仔细辨别购买的车厘子是否新鲜, 变质的车厘子同样会引起身体不适。
然而除了糖尿病患者外,尤其 以下两类人,也要特别控制车厘子的食用量。
👆️ 关注公众号,发消息【养肝】👆️
得《春季如何养肝》
#02
医生警告:这两类人
必须控制摄入量!
车厘子虽美味,但并非人人适合。 肠胃疾病患者 和 湿热体质 要注意控制摄入量,避免因贪嘴引发健康问题。
肠胃疾病患者:小心加重病情!

车厘子本身的特性决定了,过量食用会刺激胃酸分泌,加重胃胀、胃痛,甚至诱发胃溃疡或胃炎。

不建议肠胃患者食用过多的车厘子,以免引起身体不适。
体质湿热的人:多食易引发不适

车厘子性温热, 容易生湿。 上火期间 的患者(如出现口腔溃疡、疖肿、痔疮等)食用车厘子后可能会使病情加重,应避免食用。

且 空腹食用车厘子可能会引起肠胃不适,建议在两餐之间食用。
根据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建议,成年人每日水果摄入量为200~350克,车厘子的食用量建议每天控制在10~15颗(约100~150克)左右。
车厘子虽美味,但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对于普通人来说, 适量食用车厘子 不仅能享受美味,还能补充维生素C、花青素等营养元素,但切记也不要过量。
今日互动
想要知道如何吃出健康好身体?关注公众号,后台回复【排湿】
👇领取👇
一周不重样《排湿 食谱》
大家都想看,猜你也感兴趣的爆款文章,去看看吧~
更多爆款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