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肺癌!钟南山院士:95%是良性,科学应对最重要

👆️关注我们,回复 【养肝】 👆️
得 《春季如何养肝》
近年来,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和医疗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在体检中发现了肺结节。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超过1.5亿肺结节高危人群,每年新增病例高达1000万至2000万。
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甚至有人将其与新冠疫情联系起来,认为肺结节是新冠的后遗症。

(来源:北青网)
那么,肺结节的增加是否真的与新冠有关?我们又该如何正确看待这一问题?钟南山院士对此进行了详细解读。
肺结节是什么?
#1
肺结节定义
肺结节是指肺部影像上直径小于或等于3厘米的局灶性圆形致密影,可能是良性或恶性。
根据大小和形态, 肺结节可分为:
\*微小结节:直径<5毫米
\*小结节:直径5-10毫米
\*大结节: 直径>10毫米
#2
肺结节的普遍性
钟南山院士指出,约 30%-40% 的正常人体内存在不同大小的肺结节,这一现象非常普遍。
如果结合人工智能技术进行CT筛查,这一比例可能高达60%。
#3
肺结节为何引发恐慌?
肺结节虽然是早期肺癌的一种表现形式,但95%以上的肺结节是良性的,只有极少数可能发展为恶性肿瘤。
然而,由于肺癌的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公众对肺结节的关注度显著增加,甚至引发了不必要的恐慌。
肺结节为何突然增加?

据钟南山院士介绍,肺结节检出率上升的原因主要有 两个方面:
1\. 新冠疫情的间接影响:
钟南山院士表示, 新冠疫情 是肺结节检出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疫情期间,许多人因发热、咳嗽等症状进行了CT检查,导致肺结节的发现率显著上升。
此外, 新冠感染可能导致肺部炎症或瘢痕形成, 这些病变在影像学上可能表现为肺结节。

新冠对肺部存在潜在影响,新冠感染可能对肺部造成多种损害,包括炎症、纤维化和瘢痕形成。这些病变在影像学上可能表现为肺结节。
然而,钟南山院士强调, 新冠感染与肺结节之间并无直接因果关系, 肺结节的增加更多是检测手段进步和健康意识提升的结果。
2\. 医疗技术的进步
随着 低剂量螺旋CT和人工智能技术 的普及,肺结节的检出率大幅提高。
人工智能能够识别更小的结节,甚至直径仅2-3毫米的结节也能被检测到。

👆️关注我们,回复 【养肝】 👆️
得 《春季如何养肝》
如何正确应对肺结节?

科学筛查与诊断:

钟南山院士建议,公众应重视肺结节的早期筛查,但不必过度恐慌。现代CT技术和人工智能能够准确判断结节的性质,区分良性与恶性。
定期随访与观察:

\*对于 直径小于5毫米 的肺结节,恶性概率极低,通常只需定期随访即可。
\*对于 直径较大 的结节,医生会根据其形态、密度等特征进行评估,必要时进行进一步检查。

改善生活方式:

1.戒烟
吸烟是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戒烟可显著降低肺结节恶化的风险。
2.远离污染环境
减少暴露于空气污染、粉尘等有害环境。
3.增强免疫力
通过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规律作息提升身体抵抗力。

肺结节未来防治方向
1\. 加强公众科普:
钟南山院士呼吁,公众应科学认识肺结节,避免过度恐慌。通过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肺结节的认知水平。
2\. 推动医疗技术普及:
未来,我国将继续推动低剂量螺旋CT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基层医疗机构的普及,使更多患者能够享受到高效、便捷的筛查服务。
3\. 强化癌症早筛早治:
国家已将癌症早筛早治列为重点任务,通过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肺癌的治愈率。
肺结节的增加是 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与新冠疫情的间接影响有关,也离不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健康意识的提升。

钟南山院士强调,公众应科学看待肺结节,既不能忽视其潜在风险,也不必过度恐慌。
通过 早期筛查、科学诊断和健康生活方式 的调整,我们可以有效应对肺结节,守护肺部健康。
今日互动
想要知道如何吃出健康好身体?关注我们,后台回复【抗炎】
👇领取👇
一周不重样 《抗炎食谱》
大家都想看,猜你也感兴趣的爆款文章,去看看吧~
更多爆款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