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升阳黄金期,常练这3个动作,疏肝气、养脾胃、提升免疫力!

今天,我们迎来了农历二月初二,也就是民间俗称 “龙抬头”的日子。在传统观念里,龙是吉祥的象征,主管行云布雨,“龙抬头” 也就寓意着 阳气生发、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这个季节里,浑身都有点蠢蠢欲动的劲。《黄帝内经》里有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随着 气温回暖,白昼渐长,万物暗暗蓄势,等待苏醒。就连冬眠的虫子,在春天的召唤下,都纷纷从土里探出头来。我们当然也要跟上大自然的节奏, 适当运动,舒展筋骨、让自己焕发活力。今天,白术就给大家分享三个简单的动作,不仅能够 疏肝气、养脾胃,还能帮助体内的阳气蓬勃生发。

推肝经,畅通气血润双目

中医认为, 肝主疏泄,负责调畅全身的气机。当肝经通畅,气机运行自然舒畅,气血调和。具体来看,肝经从足部循行到头部,贯穿我们的身体,如同一条至关重要的生命通道。

不过,咱们日常推肝经,不必 “大动干戈”,只需重点关注大腿内侧即可。
操作起来非常简单,朋友们可以在床边或沙发上坐下,双掌交叠,从大腿根部往下一直推至膝盖处就可以了,每次推30下至微微发热为宜。
要是觉得用手推稍显费力,也可以借助经络锤,或者直接 用手掌轻轻拍打 大腿内侧的肝经循行部位,同样每次 30 下。肝经通了,气血运行也更会顺畅,且肝开窍于目,肝血充足了,我们的眼睛也能得到滋养,看东西更清晰,眼睛也更有神。很多中老年朋友,随着年纪增长,眼睛容易出现 干涩、视物模糊 等问题,这很大程度上和肝血不足有关。我们平时没事多推推肝经,能辅助改善这种情况。

揉腹舒脾胃,助力消化排浊气

中医里有句话叫: “中焦一堵,全身受苦”。我们的上腹部就属于中焦,包括脾、胃、肝、胆等脏器,是身体的中枢。春季气温多变,近日雨水又偏多,湿气较重。在中医看来,腹属阴,本身阳气就相对偏少,在这样的环境下,体内的很多 “垃圾” 就容易 在腹部堆积,影响气血的运行。这时候,揉腹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就能发挥大作用。在揉腹的过程中,能刺激到天枢、中脘、关元、神阙等穴位,调理脾胃的脏腑功能,疏通淤堵。同时也能促进肠胃的蠕动,就像给肠胃 “加油打气”,加快食物的代谢,帮助排便、改善便秘。很多中老年人肠胃功能减弱,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腹胀等情况,可以适当揉腹也能帮助调理改善。具体操作: 我们首先双手自然重叠,以脐部为中心揉按,注意动作要和缓,按揉力度由小到大,以感觉微微温热为宜。建议先顺时针揉动30圈,再逆时针方向揉动30圈,每次做 1~2遍 就可以了。

常搓大椎与命门,提升阳气强体魄

大椎穴为督脉之穴,位于我们后背的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约与肩平高。因其椎骨最大,故名大椎。在《针灸甲乙经·督脉》曾有记载:“ 大椎者,阳中之阳也,一身阳气皆归之”。古人把阳气比作太阳,而大椎就是身体的“小太阳”,搓通这个地方,就能让这个“小太阳”发光发热,从而提升我们全身的阳气,温养五脏六腑。动作要点: 手掌贴着大椎处,五指并拢,主要用四指指腹发力,从下往上,搓50-100下,搓至大椎持续发热。很多朋友平时容易手脚冰凉,这其实就是阳气不足的表现。平时多搓搓大椎,能帮助提升阳气,改善手脚冰凉的情况。再说说 命门穴,它在第2腰椎棘突下,连接胸、要、骶部三个部位。我们从名字就能看出它的重要性,命即生命,门即门户,肾为先天之本,穴在两肾之间,相当于肾气出入之门户。此穴被誉为 “元气之根本、生命之门户”,搓揉此处具有培元补肾,强健腰脊的作用,对于防治腰脊、肝肾疾患等有不错的辅助作用。动作要点:手掌贴着后腰命门处,主要用大鱼际着力,从下往上,搓50-100下,搓至命门持续发热。白术自己也经常搓命门,每次还没搓十几下就感觉后腰部微微发热了,慢慢地就感觉热量往四周扩散,这就说明此处 气血运行加快,身体的阳气也被激发了。温馨提示: 相关病症需要进行辨证调理,用药需遵医嘱,食补需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点 【分享】 和 【在看】,让更多人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