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早上好呀!
前几天,白术跟一位在中医院上班的朋友聊天时了解到,这段时间,虽然气温在逐渐转暖,但是因为 膝盖痛 到医院检查的人反而明显增多了,这是为什么?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 春季气温回升,空气湿气增加,尤其是早晚温差大,寒气较重, 这些气候变化会对我们人体的关节产生直接影响。
根据中医理论,寒湿是影响关节健康的重要外部因素。
春季的湿气往往滞留在人体的下肢部位,特别是膝关节附近,使得经络不通、气血循环受阻,容易出现膝关节的 僵硬、肿胀 和 疼痛 等不适症状。
> 《黄帝内经》有云:“寒者,血脉凝滞,气血不流。”
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寒气对身体的影响。寒气侵袭人体,尤其是在四肢末端的膝关节处,容易 导致气血淤滞,进而引发关节疼痛。春季温差较大,外界气温的剧烈变化使得寒湿之气容易侵犯膝部,加剧关节的负担。
此外,春季是一个气候湿润的季节,湿气容易导致关节的水肿和膝盖的酸痛感。
湿气通过经络进入膝关节,会使得原本就已退化的膝关节更加僵硬,从而导致膝关节的活动度下降。对于有膝关节问题的老年朋友来说,这种气候变化往往会加重膝关节的病理反应,尤其是在早晨气温较低的时段,膝盖的酸痛和不适感会更加明显。
因此,膝关节的疼痛、肿胀、活动不便等问题,归结起来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引起:
01.软骨退化
随着年龄的增加,膝关节软骨逐渐磨损,导致关节表面不平,增加摩擦力,最终引发关节炎。
02.风湿病引发的关节炎
春季是风湿病高发的季节,寒湿之气容易侵袭人体,导致关节的炎症加重。
03.血液循环不畅
膝关节的健康与肝息息相关。肝主筋,关节需要肝血的濡养。当肝血充足时,筋脉得到滋润,关节自然灵活有力;而当肝血不足时,筋脉得不到养分,就会变得僵硬、萎缩,甚至引发疼痛。
如果你有类似的问题,除了吃药,也可以通过按摩或针灸相应的穴位来调理改善。
膝关节关键穴位
中医在治疗膝关节问题时,常常使用一些特定的穴位来调理气血,缓解膝盖的疼痛。而膝关穴作为一个重要的膝关节保养穴位,具有极大的作用。
根据《针灸甲乙经》的记载,膝关穴有着通络止痛的功效,能够缓解膝盖的风湿疼痛、关节炎等问题。
春季气候湿润、寒冷,通过按揉膝关穴,可以帮助排出膝关节周围的湿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的流通,从而缓解关节的疼痛。
膝关穴的按摩方法十分简单,首先找到 阴陵泉穴,这个穴位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缘的1寸位置。找到阴陵泉后,向后推一指处即为膝关穴。
可以使用拇指或食指轻轻按压该位置,每次按压5-10分钟,能够有效缓解膝关节的疼痛和不适。
此外,艾灸膝关穴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保健方式,艾条 灸3-5分钟 可以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帮助排除湿气,缓解膝关节的僵硬和疼痛。
膝关节保养指南
相对于冬天的敛藏,春天是一个适合活动的季节,很多朋友会选择到室外进行锻炼,这对于保持身体健康非常有益。然而,春季气候变化较大,外出活动时膝关节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适量运动: 春季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乙游龙拳等,可以帮助增强膝关节的韧性和灵活性,但要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对膝盖造成额外压力。
穿舒适的鞋子: 在运动时,应注意选择舒适的运动鞋,避免不平坦的地面或剧烈的冲击运动,以减轻膝关节的负担。
加强膝关节周围肌肉的锻炼:通过强化大腿前后肌群的力量,能够有效减轻膝关节的负担,预防膝关节过早退化。
健康饮食:膝关节的健康不仅依赖于外部的护理,内部的营养补充同样至关重要。春季饮食要注重滋养肝肾,中医认为,春季主肝,肝主筋,膝为筋之府,合理的饮食能够增加骨骼和关节所需的营养。
●补充胶原蛋白:如猪蹄、鱼皮、鸡胸肉等,帮助修复关节软骨。● 增加钙、维生素D的摄入: 如牛奶、豆制品、绿叶蔬菜等。
● 食用温补食物:如姜、蒜、枸杞、红枣等,帮助驱寒散湿,促进气血循环。
春季是膝关节保养的关键时期,中老年朋友尤其需要在这个季节加强对膝关节的保护。膝关节的健康不仅关乎日常活动的便捷,也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
通过 适当的运动、膝关穴的按摩和合理的饮食,可以有效地缓解膝关节的不适,延缓膝关节的退化过程。
点亮【在看】+【点赞】,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一起受益吧!温馨提示: 相关病症需要进行辨证调理,用药需遵医嘱,食补需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点 【分享】 和 【在看】,让更多人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