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气温较低,病毒活跃, 呼吸道疾病高发。对于一些抵抗力较低的朋友来说,感冒、咳嗽、鼻塞好像成了常态,久治不愈,让人倍感煎熬。即便好不容易摆脱了这些症状,还是会感到精神不振,整个人处于一种昏昏沉沉的状态。
那么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来帮助身体加速恢复呢?除了补肺之外,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顾护脾胃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今天,白术给大家分享一个能够同时养护肺与脾的穴位,此穴具有补肺益气、健脾祛湿的功效,一穴养两脏,可谓是一箭双雕。
肺脏募穴——中府穴
中指中焦,府是聚集的意思。手太阴肺经之脉起于中焦,此穴为 中气所聚,藏气结聚之处。肺、脾、胃合气于此穴,所以名为中府。此穴是肺经的募穴。募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胸腹部的腧穴,人体共有12个募穴,均位于胸腹部有关经脉上,其位置与其相关脏腑所处部位相近。“募”,有 聚集、汇合 之意,中府穴为肺脏之气聚积之处,可治疗肺脏相关病症,常与肺脏的背俞穴——肺俞穴配合使用。中医认为,中府穴具有 肃降肺气,和胃利水,止咳平喘,清泻肺热,健脾补气 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咳嗽、气喘、胸满痛等肺部病证,对肩背痛也有一定的作用。
一穴养两脏
中府穴是 手太阴肺经和足太阴脾经 的交会穴,此穴不仅对肺脏有着养护功效,还能够健脾祛湿,没事按一按,可补肺脾两脏。1、补肺益气中府穴为手太阴肺经的募穴,常按中府穴能够帮助我们补肺益气,因此由肺气不足而导致的疾病都可以通过中府穴来进行调理。例如 呼吸系统疾病,咳嗽,支气管炎,哮喘等等,这些病的根源是肺失宣降。老感觉到有一股气往上冲,冲到咽喉,咽喉会痒,就会出现咳嗽。咳嗽剧烈的时候,还可能会引发 胸闷、气短、气喘等 症状。感冒后时有咳嗽的朋友们也可以按一下这个穴位,能够起到止咳的作用。肺气不宣严重一点的,气血津液流通也会出现问题,水液停聚,则会生痰。因此肺功能失调的人通常有痰。除了治疗呼吸道系统疾病外,补肺益气还有利于增强抵抗力。因为肺是主皮毛的,肺气充沛就能 固护肌表,邪气就不容易入侵人体,因此容易感冒生病的体弱人群可以常按中府穴。同时,按摩中府穴还可以宣发胸中郁闷之气,长期郁闷不乐,心情烦躁,时时感到胸闷气短的人,按摩此穴能够得到缓解。2、健脾祛湿中府穴是肺脾两经的交会穴,按揉此穴还有 健脾的功效。同时,肺与脾在生理功能上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反映在气和水液方面。脾主运化,为后天气血生化之源,肺气的充盈,有赖于后天水谷精气的不断补充,所以肺气的盛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脾气的强弱。脾气虚会导致 肺气不足,而出现食少、腹满、形瘦,兼有咳嗽无力,少气懒言等症状。另一方面,脾运化水液的功能,有赖于肺气的宣发和肃降功能的协调。肺失宣降,津液停聚,也会使水湿困脾,而出现咳嗽痰多,胸闷,或腹胀,肠鸣,水肿等病症。而中府穴是中焦脾胃之气聚集于肺经之处,刺激中府穴可以健脾祛湿,肃降肺气,缓解 腹胀、腹泻、四肢肿胀 等症状。
穴位疗法
1、按摩法最简便的穴位疗法就是按摩法,按摩中府穴时取正坐或仰卧位,用中指的指腹按揉对侧的中府穴。两手交替反复进行操作,每次 按揉1-3分钟 即可。按揉中府穴时,按揉的力度要适中,以舒适为度,不要用力过大,以能感到穴位局部有明显的酸痛感即可。2、艾灸疗法艾灸时,手持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并距离皮肤3-5cm,以免烫伤,可采用 定点回旋灸 的手法,每次每穴灸 5-10分钟。在穴位皮肤处涂抹精油后,手持刮痧板,与皮肤 呈约45° 从上到下轻轻刮拭1-3分钟,可每天刮1次,不过若出痧需等痧退才能进行下一次刮拭。这个既补肺又健脾的中府穴,能够帮助感冒后的朋友们加速身体恢复。没有感冒的朋友也可以多按一按,养好肺和脾,增强 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日行一善,分享中医知识,就是在传递健康。如果觉得这篇文章有用的话,不妨将它分享给亲朋好友,帮助到更多的人。温馨提示: 相关病症需要进行辨证调理,用药需遵医嘱,食补需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点 【分享】 和 【在看】,让更多人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