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动作像蜻蜓点水,只需一分钟,补益气血,改善脾胃,强筋健骨!


朋友们,早上好!最近有不少人跟白术反馈总感觉四肢乏力、打不起精神,有时候甚至会出现胸闷气短、失眠多梦的情况。
其实这些都是 气滞血瘀 和 气血亏虚 的表现。在中医理论中,气和血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脏腑经络、组织器官活动的物质基础。其中,气被视为推动血液流动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而血则是滋养和濡养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重要物质。气与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因此,气血的调和与通畅被视为人体健康的关键。平时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膳食、以及刺激一定的经络穴位来调理 气血不足 的问题。除此之外,白术今天再给大家分享一个可以增强气血循环的养生动作,太乙游龙拳中的一式——蜻蜓点水。


“蜻蜓点水”动作要领
在练习“蜻蜓点水”时,大拇趾轻巧地往地上一点,好似蜻蜓在水面上用尾部点水一般,所以将其命名为“蜻蜓点水”。
下面是“蜻蜓点水”的动 作要点,快来跟着白术实操一下吧!

▲动作完整演示
动作要点
第一动: 上身右转90度,随即右掌上托到右侧,高度略高于头,掌心向上,指尖向右,左掌按至左腹前,右提膝不变;
第二动: 左腿下蹲,右腿前伸,虚步点地,同时上身左转90度,左掌向后向上方撑起,掌心向后上,右掌外旋翻掌下点,指尖对右脚尖,掌心向左,高度与膝齐平。

经常练,好处多
“蜻蜓点水”是太乙游龙拳中的一式,太乙游龙拳作为一种内家拳法,着重于对精、气、神的修练。在习练过程中,我们能够通过肢体的抻拉,牵拉肌肉经筋,进而刺激和疏通经络穴位。中医认为,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经畅通,则气血循环通畅。“蜻蜓点水”这一动作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我们的足太阴脾经,既能促进气血畅通,又能改善脾胃,补益气血,对气血不足引起的 头晕乏力、胸闷气短、睡眠质量差 等问题具有一定的调理作用。“蜻蜓点水”中单腿下蹲,另一只脚在远处点地的动作,会刺激到大趾尖内侧的隐白穴,此穴位是足太阴脾经的起始穴。
隐白穴位于足趾,大趾末节内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
隐白穴具有健脾和胃、益气统血、 苏厥醒神的功效,常用于治疗 腹部胀满、暴泻、失眠、便血、尿血 等病症。女性朋友们 月经过多、崩漏 的病症也可以用隐白穴来治疗。虚步点地的动作使得隐白穴与地面接触,仿佛在采集地之阴气。因此,习练“蜻蜓点水”可采阴补血,能增强气血循环和生殖系统的健康。

除此之外,该动作还能锻炼腰腿力量并 提升人体的平衡力。
习练过程中,腰部需要不断地扭转、伸展和弯曲,腿部也承担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使我们的腰腿肌肉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能够有效 预防和缓解腰腿疼痛。
而且这个动作要求身体在运动过程中保持稳定的重心,协调上肢、下肢和身体的各个部位,因此可以 提高身体的平衡力和协调能力。
无论是日常行走、爬楼梯,还是进行其他运动,更强壮的腰腿肌肉都能为我们提供更好的支撑和动力,也可以帮助我们 减少摔倒的风险。

关于“蜻蜓点水”的动作要点和好处就介绍到这里了,大家平时多练练,可一 促进气血畅通、调理生殖系统问题、锻炼腰腿力量。此前白术还为大家介绍了同为太乙游龙拳中的“ ”、“ ”、“ ”、“ ”、“ ”等招式,大家练完后感觉如何呢,欢迎在留言区分享~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不错,不妨转发给亲人朋友们,大家一起学起来,健康每一天!
温馨提示: 相关病症需要进行辨证调理,用药需遵医嘱,食补需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点 【分享】 和 【在看】,让更多人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