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和它一起煮,心、脾、肾皆能补!


黄芪,古时候也写作“黄耆”。
耆代表长者,人到了六十岁以后,才能称作“耆”,所以黄芪在中药里面最像德高望重的老者。
黄芪是中医临床上最常用的补气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黄芪,为补气之长,气药之长”。

今天,白术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通过黄芪的不同搭配来 调补脏腑之气。
补心气—加龙眼
心气虚的人往往容易心悸,心中躁动不安,经常容易因为一些小的动静就受到惊吓,睡觉也睡不安稳。要想补心气,用黄芪配上龙眼肉,效果就不错。龙眼肉入心,具有补心脾、益气血、安神的功效,能够很好地缓解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惊悸怔忡,失眠健忘等症状。
补脾气—加党参
脾气虚的人往往是消化能力不足,吃完饭容易腹胀,胃口也不太好,还伴有大便溏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等症状。这种情况下,用 炙黄芪 会更好。炙黄芪是由黄芪炮制而来,味甘,性温,入脾经,有益气补中之效,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而党参有着补中益气,和脾胃的功效,《本草正义》一书中曾记载:“党参力能补脾养胃...….健脾运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湿。”因此,将炙黄芪与党参合用,能够起到很好的健脾补气的作用。
补肾气—加山药
肾气虚 的人常常容易感觉到腰酸腿软、气短自汗、倦怠无力、面色晃白,男子滑精,女子则是月经淋漓不尽。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用黄芪配上山药来进行调理。
一味中药,搭配不同的药材,可以达到不同的功效。
中医讲究辩症治疗,大家在选择中药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专业中医的指导下 辩证用药,这样才能调理好身体,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
温馨提示: 相关病症需要进行辨证调理,用药需遵医嘱,食补需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点 【分享】 和 【在看】,让更多人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