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讲: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这里的“邪”指的就是六邪之气:”风、寒、暑、湿、燥、火”,正气就是身体的抵抗力,正气越强邪气越不能侵犯。
比如下了一场大雨,有10个人同时淋雨了,有的人感冒发高烧了,有的人是轻微的嗓子痛,还有几个可能一点事儿也没有,这就是体内“正气”足和不足的区别。
下面具体来看看 “六邪”是怎么侵袭五脏的,各有什么症状,又该怎么避免和应对 呢?
1、邪犯心
心脏外面有个心包络,如果邪气侵袭心脏之前会先侵犯心包,心包受邪,心脏功能必受影响而出现病变。
《灵枢经》邪客篇提到“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邪气常先侵犯到心包经,心包是代心受邪的经。心脏受邪常见有 烦躁不安、心烦、失眠多梦 等病症,当心脏有问题,平时可以多按揉心包经上的中冲穴、劳宫穴、大陵穴、间使穴和曲泽穴,心脏功能不会差。
2、邪犯肝
邪气侵犯肝脏的话,很容易导致肝的疏泄功能失常,会出现 两胁疼痛。
肝木克脾土,还会进一步出现脾胃问题,而肝藏血,其寒气存于其中,使瘀血滞留体内,淤血无法滋养筋骨,导致行走时牵引 关节疼痛和脚肿。
这种情况,可以 艾灸 足厥阴肝经的行间穴,以引导胁间邪气从下行走,并 艾灸 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穴,以温暖胃中,缓解疼痛。
3、邪犯脾脾最怕的是湿邪,也最讨厌湿邪,尤其是炎热的夏天,过食肥甘厚味、过度贪凉饮冷很容易 化湿生痰,困遏脾气、脾阳。如果出现 食欲不振、胃腹胀满、大便泄泻 等问题可以喝一喝莲子芡实荷叶粥。
做法: 取干荷叶20g,切细,以水煎取浓汁约1500ml,去渣后与莲子60g、芡实60g、糯米50g同入砂锅,加水适量,以小火慢煮,待粥将熟时,加入冰糖,搅匀稍煮片刻即可,稍凉后分2次温食。
脾主肌肉,邪气犯脾,还会出现 肌肉疼 痛,可以取穴足三里,艾灸、按揉都可以缓解。
4、邪犯肺
肺很怕风寒,而肺主皮毛,皮毛为卫气运行的部位,卫气不能顾护体表的话营卫失调就会出现 恶寒发热、出汗 等病症。
如果肺气上逆还会出现气喘、咳嗽,而肺开窍于鼻,又会进一步引发鼻塞流涕等症状。针对这些情况,一般可以取穴中府、云门、肺俞、天突。
(云门在中府下一寸处)
中府、云门 为肺经起始的穴位,邪气犯肺时这两穴常有压痛感,可以多按揉;此外五脏病常取背部膀胱经的五脏俞穴,那么肺受邪可按压 肺俞 会有舒畅感; 天突穴在两缺盆之间,多按揉可以散肺中邪气。
5、邪犯肾
肾为水脏,主藏精,主津液,同时,人体本身精液、津液损伤,会产生类似于燥邪伤肾的病症,因此肾是很怕燥邪的。
肾脏遭到燥邪的侵犯,很容易出现 手心脚心发热、潮热盗汗 等症状。出现类似情况可以艾灸或按揉太溪穴,它足少阴肾经的腧穴、原穴,此穴所在之处的肾经经气最旺盛,因此刺激太溪穴可以充分发挥出“补水”之功。
温馨提示: 相关病症需要进行辨证调理,用药需遵医嘱,食补需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点 【分享】 和 【在看】,让更多人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