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卫小朵之家,一个传播养生知识的凡人!感谢您的阅读。
一、原文解析: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翻译过来就是说:上古时代懂得养生之道的人,遵循阴阳规律,调和养生方法,饮食有节制,作息有规律,不过度劳累,因此身体与精神协调统一,能活到天赋的自然寿命,超过百岁才离世。
知识点详解:
1\. 法于阴阳:
“阴阳”是自然界对立统一的基本规律,如昼夜、四季、寒热等。
实践应用: 白天活动(阳),夜晚休息(阴);夏季防暑(阳盛),冬季保暖(阴盛)。
2\. 和于术数:
“术数”指养生方法,如导引、按摩、呼吸法等。
举例: 现代人可通过八段锦、太极拳调和气血。
3\. 食饮有节:
饮食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忌过冷、过热、油腻。
现代延伸: 参考“膳食金字塔”,五谷为主,荤素搭配。
4\. 起居有常:
顺应自然节律,如《内经》提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科学依据: 人体生物钟(昼夜节律)与褪黑素分泌相关。
5\. 不妄作劳:
避免过度体力劳动(如熬夜加班)和过度用脑(如长时间刷手机)。
危害: 过劳会导致“五劳七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等)。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翻译:现代人把酒当水喝,把放纵当常态,醉酒后行房事,纵欲耗损精气,不懂得保养元气,不善于调节心神,只追求享乐,违背养生之道,作息混乱,所以五十岁就衰老了。
知识点详解:
1\. 对比上古与现代:
核心问题: 现代人过度消耗精气(肾精)、扰乱心神(焦虑抑郁)。
2\. 典型错误行为:
酗酒伤肝、熬夜伤肾、纵欲耗精。
中医理论: “肾为先天之本”,肾精亏虚会导致早衰、脱发、腰膝酸软。
3\. 解决方案:
节制欲望,培养静心习惯(如冥想、站桩)。
二、核心养生理论总结
1\. 顺应自然(天人合一)
原文依据: “法于阴阳,和于四时。”
实践方法:
◦ 春季养肝(多吃绿色蔬菜);
◦ 夏季养心(避免暴晒,适当午睡);
◦ 秋季润肺(多食梨、百合);
◦ 冬季补肾(早睡晚起,适当进补)。
2. 形神共养
原文依据: “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解析:
“形”指身体,需通过饮食、运动维护;
“神”指精神,需保持情绪平和,避免“七情过极”(喜伤心、怒伤肝等)。
3\. 生命周期与养生重点
女子以七为周期:
二七(14岁)月经初潮,三七(21岁)生育能力旺盛,七七(49岁)更年期。
男子以八为周期:
二八(16岁)精气充足,四八(32岁)体能巅峰,八八(64岁)肾气衰退。
养生建议: 根据年龄调整保养重点,如中年后注重补肾、养心。
三、经典问答解析
问:什么是“天年”?人能活到多少岁?
• 《内经》观点: 天年指自然寿命,应为100-120岁。
• 现代科学: 人类理论寿命极限约120岁(端粒学说)。
问:如何理解“真人”“至人”“圣人”“贤人”?
• 真人: 完全掌握自然规律,超脱生死的理想存在(道家修炼目标)。
• 至人: 德行深厚,能延年益寿(如彭祖)。
• 圣人/贤人: 普通人通过养生可达到的健康状态(无病痛,寿至百岁)。
四、现代应用建议
1\. 制定作息表: 固定睡眠时间(建议22:30前入睡)。
2\. 饮食调理: 每周喝一次“四神汤”(茯苓、莲子、芡实、山药)健脾。
3\. 情绪管理: 每天静坐10分钟,练习腹式呼吸。
结语: 《上古天真论》是中医养生思想的源头,强调“预防为主”的智慧。掌握这些原则,不仅能延年益寿,更能提升生活质量。建议结合自身情况逐步实践,切勿急于求成。
下篇文章:《黄帝内经》中讲的五劳七伤对我们人体的有什么影响?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一起学习中医养生知识。想要倪海厦讲解黄帝内经全集的视频资料可以关注并留言我,免费送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