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是2025年2月23日,星期天,农历1月26。祝安康!
在养生文化盛行的当下,我们总在寻找能让身心保持良好状态的方法。而古老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无疑是一座蕴含无尽养生宝藏的智慧库。今天,我们就一同深入《黄帝内经》的第四篇 ——《金匮真言论》,用现代视角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其中的养生奥秘,看看如何将这些古老理念融入日常生活。
顺应四时:人体与自然的和谐共鸣
《金匮真言论》着重强调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其中关于四季养生的论述,对我们现代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春季,万物复苏,阳气上升。正如原文所说:“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 意思是东风在春季生发,春季容易引发肝脏相关疾病,而其疾病的反应表现在颈项部位。这就提醒我们,春季要着重养肝,早睡早起,多参加户外活动,如散步、踏青,让身体阳气随着自然一起舒展。清晨漫步在公园,呼吸清新空气,欣赏花草树木的生机,能促进气血运行,有益肝脏健康。

夏季,骄阳似火,阳气最为旺盛。“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 表明夏季南风盛行,易引发心脏问题,疾病多反映在胸胁部位。夏季养心至关重要,我们要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可适当食用一些清热解暑、养心安神的食物,如绿豆、莲子等。同时,虽昼长夜短,但也不能熬夜,中午要保证充足的午休,为下午的生活和工作储备精力。

秋季,天高气爽,阴气渐长。“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 秋季西风劲吹,易影响肺部,疾病多反映在肩背部位。此时,我们应早睡早起,收敛神气,避免情绪波动过大。饮食上,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如百合、银耳等,帮助肺部抵御秋燥。还可进行一些如打太极拳、慢跑等轻松的运动,增强身体抵抗力。

冬季,寒风凛冽,阳气内藏。“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 冬季北风呼啸,易引发肾脏问题,疾病多反映在腰股部位。所以冬季要注重养肾,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同时注意保暖,尤其是腰腹部和脚部,避免寒邪入侵。饮食上可适当食用温热性食物,如羊肉、桂圆等,补充身体阳气。

阴阳饮食:用食物调和身体能量
《金匮真言论》还提到了食物的阴阳属性,以及如何根据季节和自身情况合理饮食。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这段内容表明,春季对应肝脏,青色食物、酸味食物多入肝经,像菠菜、青梅等,春季食用可滋养肝脏。

夏季对应心脏,“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故病在五脏,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脉也,其音徵,其数七,其臭焦。” 所以夏季可多吃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苣等,有助于清心火。

秋季对应肺脏,“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在背,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谷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数九,其臭腥。” 秋季适合吃辛辣味食物,如洋葱、大蒜等,能帮助肺脏抵御秋燥,但要注意适量,避免上火。

冬季对应肾脏,“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溪,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 冬季可多吃黑色食物和咸味食物,如黑豆、海带等,补肾固精。

除了四季和饮食,《金匮真言论》中关于昼夜起居的理念也值得我们借鉴。
白天属阳,夜晚属阴。我们应在白天阳气旺盛时,积极活动,工作学习,充分利用阳气的能量。而夜晚阴气渐盛,要按时休息,让身体进入修复状态。“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 这段描述清晰地阐述了一天中阴阳的变化,我们的作息也应顺应这种变化。比如,晚上 11 点到凌晨 3 点,是肝脏排毒和修复的重要时段,此时我们应处于深度睡眠状态,让肝脏得到充分休息,否则容易损伤肝脏,影响身体健康。

《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中的养生智慧,历经千年,依然闪耀着光芒。通过顺应四时、合理饮食、遵循昼夜起居规律等方法,我们能够更好地呵护自己的身体,预防疾病,享受健康生活。希望大家都能从这些古老智慧中受益,将养生融入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如果大家在养生过程中有任何心得或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让我们一起探索健康养生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