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四口因“要命肝病”离世!专家急劝:吃一口肝毁一半,这种食物千万警惕!


👆️ 扫码发 【春痒】 👆️
得 《远离“春痒”皮肤病》
2013年,北京某医院接诊了一位患有致命肝病的张女士。令人震惊的是,她的父亲、兄弟等三位至亲此前也因这种致命肝病相继离世。
医生深入调查后发现,这个家庭的厨房中藏着一个“隐形杀手”——木制砧板和筷子长期未更换,表面布满霉斑,检测出大量黄曲霉素。

更致命的是,他们习惯食用发霉的花生,认为“洗洗还能吃”。正是这些日常习惯,让黄曲霉素悄然侵蚀了他们的肝脏,最终酿成悲剧。
这样的案例并非个例。
2024年,福州王女士因食用家中存放 发霉的花生,导致急性黄曲霉素中毒,肝功能指标飙升十倍,险些丧命。
浙江刘先生同样因 误食霉变花生,出现剧烈呕吐、肝衰竭,经抢救才脱离危险。
黄曲霉素, 这个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1类致癌物”的剧毒物质, 究竟有多可怕?它如何潜伏在我们的生活中?又该如何防范?
#1
黄曲霉素
毒性超砒霜68倍 1毫克诱癌
黄曲霉素 是由黄曲霉菌、寄生曲霉菌产生的代谢物,目前已发现多种衍生物,其中以黄曲霉素B1毒性最强。

它的毒性是:
氰化钾的10倍;
砒霜的68倍;
仅需1毫克即可诱发致命疾病;
一次性摄入20毫克即可致死。
黄曲霉素:
1.致命机制:
破坏DNA,诱发全身致命疾病。
2.急性中毒:
引发肝坏死、胆管增生,症状包括呕吐、黄疸、腹水,严重者可迅速死亡。
3.慢性致命疾病:
长期微量摄入会诱导肝细胞DNA突变,导致致命肝病、致命胃病、致命肾病等多种致命疾病。
4.协同危害:
若感染者同时携带乙肝病毒,致命肝病风险将显著提高。
北京医科大学曾做过实验,用含微量 黄曲霉素的饲料 喂养大鼠,一年后大鼠发展为致命肝病。
#2
黄曲霉素的藏身之处
这些食物和物品最危险!
黄曲霉素广泛存在于湿热环境下霉变的食物中,但它的隐蔽性极强——肉眼难辨的霉斑可能已产生大量毒素。
1
高污染物的食物
No.1 谷物类:
玉米、大米、小麦、豆类(储存不当易霉变)。
No.2 坚果油脂:
花生、核桃、芝麻酱、土榨花生油(部分黑心商家会使用霉变的原料榨油)。
No.3 久置潮湿的食品:
久置于潮湿环境的普洱茶(潮湿环境滋生霉菌,容易被污染)。
2
厨房中的隐形风险
木制厨具:
砧板、筷子缝隙易残留食物残渣,潮湿环境下霉菌容易滋生。
冰箱死角:
长期存放的剩菜、坚果可能霉变,如果冷冻温度不够,就算存放于冰箱也会滋生霉菌。
注:100℃的热水并不能清除黄曲霉素的强毒性。

👆️ 扫码发 【春痒】 👆️
得 《远离“春痒”皮肤病》
#3
防毒指南
4招切断 黄曲霉素入侵路径
食物储存:

食物储存的秘诀主要是 干燥、低温、少囤积。
将谷物、坚果密封后存放于 阴凉通风处,大米可 加入花椒防霉。
花生油选择 小包装品牌产品,开封后 3个月内用完。
厨房卫生:

做到 定期更换+高温消毒 厨房,这样做能降低黄曲霉素风险。
木制砧板、筷子每 3-6个月 更换,使用后 洗净晾干。
不锈钢或竹制厨具更安全,能避免霉菌残留。
科学烹饪:

在日常的饮食选择上,以新鲜为王,霉变即弃。
发霉食物整包丢弃,切勿切除霉变部分再食用(这时毒素已扩散),最好全部丢弃。
购买正规渠道食品, 避免小作坊土榨油、散装坚果。
#4
紧急处理
中毒后 如何自救?
若误食霉变食物并 出现呕吐、腹痛等症状:
1.立即催吐:
催吐后饮用温盐水刺激咽喉再吐掉,减少毒素吸收。
2.就医检测:
通过血液、粪便检测确诊,早期可通过补液、保肝治疗。
3.饮食辅助:
多摄入绿叶蔬菜(叶绿素阻隔毒素吸收)、益生菌(吸附肠道毒素)。

黄曲霉素的威胁隐蔽而致命,但通过 科学储存、严格筛选食材、保持厨房卫生,我们能最大限度将其拒之门外。
“发霉必扔”不是浪费,而是对生命的负责。
参考文献
\[1\]劳文艳, 林素珍. 黄曲霉毒素对食品的污染及危害\[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1):64-69.
今日互动
春季养生正当时
关注公众号,发消息【春痒】
👇领取👇
《 远离 “春痒” _皮肤病_》
大家都想看,猜你也感兴趣的爆款文章,去看看吧~
更多爆款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