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按扫码添加小助手
得《按摩缓解失眠》秘籍
不知从何时起,一提到补身体,总能想到吃各种肉来进补。
最近天气愈发冷了,大家身边肯定也有不少人喜欢吃肉,甚至顿顿都要吃好几种,仿佛只有看着锅里汁水与香味四溢的肉,才不算辜负冬日的寒冷。
虽然吃肉是满足了,但其实吃肉过量还会有害健康。
每天吃太多肉
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
1
钙易流失、出现骨质疏松
哈佛大学营养学系证实:动物性蛋白质的摄取量越多,钙质越容易排出体外。
长期吃肉过多,可能增加骨质疏松风险。
2
痛风、结石找上门
部分肉类食物的嘌呤含量高,比如:鹅肝、鸭肠、肥肠等动物内脏;沙丁鱼、凤尾鱼、鱼子、小虾等水产品;浓肉汤、浓鱼汤、海鲜火锅汤和羊肉火锅汤等。
在大量食用这些食物后,食物中的嘌呤,就会转化为尿酸,致尿酸值异常升高,容易引发高尿酸血症及痛风、肾结石风险。
图片来源:https://www.brtn.cn/
3
消化负担重、出现炎症
肉类的蛋白质一般消化起来比较慢,且脂肪的消化需要肝、胆、胰腺等的参与。
当食用过多时,胃、肝、胆囊、胰腺的负担会加重,时间久了就容易增加相关疾病风险,出现胃食管反流病、胃炎和十二指肠炎、胆囊病等情况。
关注【长轻健康厨房】,发送【呼吸】
👇得《八段锦逆腹呼吸》绝密锦囊👇
关注【长轻健康厨房】,发送【呼吸】
👆得《八段锦逆腹呼吸》绝密锦囊👆
红肉吃太多
各种疾病都来袭
香港大学研究团队在综合分析600多万人的数据后发现:肉类中的红肉(如猪肉、牛肉、羊肉、兔肉、咸肉、香肠、火腿、腊肠和午餐肉等)与心血管疾病、冠心病、中风、心力衰竭、2 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风险增加有关。
且吃“加工红肉”要比“非加工红肉”更容易增加疾病风险!!!
每天每多摄入50g加工红肉,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26%、2 型糖尿病风险增加44%。
图片来源:论文研究截图
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发现
当血红素铁摄入量较高时,糖尿病风险 增加26%,而这里面,吃红肉较多的参与者占血红素铁相关2型糖尿病风险的 65.6%。
这表示着红肉中的 血红素铁 可能是导致糖尿病风险升高的主要因素。
少吃、限量、多炖煮
才对健康有帮助
吃红肉的危害这么大,那以后不吃了?
从营养学的角度看,不吃也是不健康的哦~
红肉中的铁含量较高,有助于预防贫血,且它的B族维生素含量较丰富, 对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一点红肉不吃,就容易导致铁元素不足,出现 疲劳乏力、头晕、心悸等缺铁性贫血的相关 症状。
所以红肉能吃,但要注意摄入量和 类型。
1
红肉适量摄入,可以吃白肉或豆制品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数据
我国城乡居民每标准人摄入畜肉(即“红肉”)推荐摄入量为:
① 18~65岁人群:40~75g/天。
② 65岁以上人群:40~50g/天。
想吃肉时吃些白肉,包括鸡、鸭、鱼等。
相对而言,白肉的脂肪含量少、蛋白质含量更高,且含有的蛋白质氨基酸组成与人体所需的氨基酸更接近,更利于消化吸收。
2
少用煎、炸、烤,少吃加工肉
尽量少用煎、炸、烤等烹饪方式,因为肉类富含蛋白质和脂肪, 在200℃以上会产生杂环胺、苯并芘等致癌物。
更建议大家选择炖煮的方式来烹饪,这样的肉更加柔软,适合老年人食用。
而且《食品科学杂志》的一项实验表明:
猪肉经过长时间炖煮后,脂肪含量会减少30~50%,不饱和脂肪酸增加,胆固醇含量下降,尤其炖煮120分钟后,饱和脂肪酸下降最多。
除此之外,还要少吃加工肉,它们大多含有亚硝酸盐,可能会产生微量致癌物亚硝胺,增加癌症风险,而且一些加工肉制品中还可能添加了防腐剂、增色剂等, 会加大肝脏、肾脏负担,多吃易损害肝、肾功能。
🎊恭喜你🎊读完健康干货满满的文章
关注我们,发消息 【失眠】
👇领取 《按摩缓解失眠》秘方 👇
点击 阅读原文 看看营养师都在逛的好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