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一穴,是人体天然胃药!消食化积,缓解胃痛、腹胀、腹泻......一按就灵!


人吃五谷杂粮,胃肠功劳最大,担子也最重。因此要说这现代人的通病有哪些, 胃病 一定榜上有名。年轻人生活节奏快,饮食不规律,各种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同 “慢性毒药”,悄无声息地侵蚀着胃的健康。对于老年人来说,身体老化,胃功能降低,消化吸收功能随之减弱,也非常容易被“胃病”欺负。
而且除了年龄因素,还有一些饮食生活习惯也是让胃伤痕累累的元凶!
喜欢腌菜
腌制食品中含盐量高,而且其中所含的亚硝酸盐在胃酸和细菌作用下会转变为亚硝胺,更易致胃癌。
爱吃汤泡饭
汤泡饭含水较多、容易吞咽,深受许多老年人喜爱。然而很多人吃汤泡饭时不细嚼,反而增加了胃肠负担。
睡眠不好
睡眠质量下降,会打破胃肠道的动态平衡,第二天人没有精神和食欲,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引发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
抽烟饮酒
很多老人尤其是男性有抽烟饮酒的习惯,都会增加患胃病的风险。原本就有消化道疾病的人群,也更易饮酒抽烟等原因导致胃病发作。
俗话说:“胃三分治七分养”,想要胃好,就得学会养胃。今天白术就给大家分享一个自古便有着“养胃第一穴”之称的中脘穴。
养胃第一穴:中脘穴
《循经》中提到中脘穴:“ 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为什么中脘能够成为治疗胃病的第一穴呢?因为中脘是 胃之募穴,是胃腑气血汇聚的关键之所,与脾胃机能紧密相连、息息相关。此外中脘是 小肠经、三焦经、胃经、任脉 交会穴,与4条经脉气相通。小肠具有分清泌浊的功能,三焦为气机、水液通道,胃经多气多血,任脉总调一身阴经气血。因此,中脘穴可用于调理所会经脉之疾患,尤 以脾胃之疾为先。
总之,脾胃有毛病的,找中脘就对了。

中脘穴养胃应用
中脘穴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消化不良时可以消导积滞,脾胃虚弱者也可以用其健脾和胃。接下来,白术给大家分享三种保健方法,快来一起试试吧!1、艾灸法:健脾益胃在中脘穴上施灸,借灸法的温和热力以及经络的传导,帮助调整脾胃功能,对寒凝中焦导致的 胃脘冷痛、呃逆、腹痛、呕吐、腹泻 等,均能起到改善作用。脾胃运化的能力差的朋友,日常可以艾灸中脘配 足三里、内关、胃俞 等穴,调理脾胃效果更好。操作方法: 将艾条点燃,对准穴位进行熏灸,以穴位处皮肤感觉温和且无灼痛感为宜,每次艾灸5-10分钟,建议每周艾灸3-4次。
2、点按法:护胃止痛
操作方法: 伸出食指,点到中脘穴上,力度以自己能够承受为准,坚持10秒钟,松开,然后再点,如此反复 ,3-5分钟 就可缓解胃痛。
3、推揉法:消积化滞操作方法: 用手掌掌心或掌根,从天突穴向下直推到中脘穴,然后以中脘为中心,向一个方向轻轻做圆周揉搓 3-5分钟。这个方法有助于 消积化滞、畅通气机。

中脘穴的其他应用
每天坚持按摩中脘穴是非常好的养生保健方法,能消食导滞、和胃健脾。除此之外,中脘穴还有以下功效:1、祛痰利湿《医学纲目》云:“一切痰饮,丰隆、中脘。”中脘穴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功。针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聚而生痰所致的肥胖,可通过 艾灸中脘穴、丰隆穴,祛除体内的痰湿浊脂。坚持艾灸,有瘦身消脂的作用。
2、 安神助眠“胃不和,则卧不安”,胃和是昼精夜瞑(白天精神晚上休息)的基础,正因为有脾的升清和胃的降浊,通上连下,平衡阴阳,人体的生命活动才能维持。如果饮食不节或者脾胃功能不好,就会造成 腹胀、胃痛,使人辗转难眠,时睡时醒。中脘穴可以通过调节脾胃升降的功能,来疏利气机。艾灸中脘穴,能使气血调达、阴阳调和而神有所安,配合 神门穴,有助于安神助眠。
今天关于中脘穴的分享就到这里啦,大家平时没事按一按, 养脾胃,安心神,好处特别多!
如果您也觉得这篇文章不错,赶紧转发分享给身边的亲人、朋友,将健康传递下去!


温馨提示: 相关病症需要进行辨证调理,用药需遵医嘱,食补需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点 【分享】 和 【在看】,让更多人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