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萝卜汁:一场秋日里的小确幸,以及我对“疗愈”的迷思
秋风瑟瑟,落叶缤纷,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独特的干燥和寒意。这样的季节,总让我想起儿时外婆家后院里那棵老萝卜,肥硕饱满,散发着泥土的芬芳。而与之相伴的,便是那杯暖心暖胃的蜂蜜萝卜汁。 它并非什么高深的药方,只是简单的萝卜和蜂蜜的结合,却在寒凉的秋日里,带给我一种莫名的慰藉,一种难以言喻的“疗愈”感。
我并非医学专业出身,更不是中医大家,对“疗愈”二字的理解,更多的是一种个人经验的我所理解的“疗愈”,并非治愈疾病的魔法,而是一种身心舒缓的过程,一种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平衡和舒适的方式。而蜂蜜萝卜汁,恰恰符合我对这种“疗愈”的定义。
记得小时候,每当秋冬季节咳嗽感冒,外婆便会为我准备一杯热气腾腾的蜂蜜萝卜汁。那金黄色的液体,散发着淡淡的萝卜清香和蜂蜜的甜润,入口甘甜,润肺止咳的功效似乎也格外显著。 当然,我明白这并非科学的医学论证,更多的可能是心理作用,一种来自长辈关爱的温暖和安慰。但这温暖,这安慰,便是疗愈的开始。
如今,我已长大成人,不再依赖外婆的呵护,但每当秋意渐浓,我依然会想起那杯蜂蜜萝卜汁,并会自己动手制作。 制作过程很简单,却也充满了仪式感。挑选新鲜饱满的白萝卜,仔细清洗,削皮,切碎,榨汁,后加入适量的蜂蜜调匀。 整个过程,仿佛一种冥想,让我暂时放下生活的琐碎和压力,专注于眼前这杯简单的饮品。
我尝试过各种不同的做法,也仔细研究过各种配方,终总结出自己偏爱的制作方法。 并非追求完美的口感,而是力求保留萝卜和蜂蜜原始的味道,大限度地保留它们的营养成分。 以下是我个人总结的蜂蜜萝卜汁制作方法及一些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毕竟每个人对口感和疗效的追求都不同:
步骤 | 操作 | 我的心得 |
---|---|---|
选择新鲜的白萝卜,洗净去皮。 | 选择白萝卜时,要选择那种皮薄肉厚,质地紧实的,这样的萝卜水分充足,口感更好。 | |
将白萝卜切碎或擦丝。 | 我个人更喜欢用擦丝器,这样可以更好地榨出萝卜汁。 | |
使用榨汁机榨汁。 | 榨汁机的选择也很重要,好的榨汁机可以更好地保留萝卜汁的营养成分。 | |
过滤萝卜汁,去除残渣。 | 这一步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如果喜欢口感更细腻一些,可以过滤掉残渣;如果喜欢保留一些纤维,则可以不过滤。 | |
加入适量蜂蜜,调匀。 | 蜂蜜的用量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调整,建议不要加太多,以免影响萝卜汁的清香。我通常会根据萝卜汁的量,加入大约10%左右的蜂蜜。 | |
温热后饮用。 | 冬天饮用可以稍微加热一下,更暖胃,但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破坏蜂蜜和萝卜汁的营养成分。 |
除了制作方法,我还对蜂蜜萝卜汁的功效和作用进行了一些简单的了解。白萝卜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A等营养成分,具有润肺止咳、生津止渴的功效;蜂蜜则具有补中益气、润肠通便的作用。两者结合,确实能起到一定的缓解秋燥症状的作用。但蜂蜜萝卜汁并非灵丹妙药,它只能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不能代替正规的医疗手段。
在我看来,蜂蜜萝卜汁的价值,或许不仅仅在于它的功效,更在于它所带来的心理上的满足感。在制作和饮用的过程中,我体会到的是一种慢节奏的生活方式,一种对自身健康的关注,以及对简单生活的美好向往。 这份宁静,这份满足,便是另一种形式的“疗愈”。
当然,我也尝试过其他一些与蜂蜜萝卜汁类似的“疗愈”方式,例如:在周末清晨,泡一杯清茶,静静地欣赏窗外的风景;或者在傍晚时分,散步在公园里,感受微风的轻拂;又或者是在晚上,听一些轻音乐,放松身心…… 这些看似简单的举动,都能带给我一种平静和舒适,一种来自内心的疗愈。
我深信,真正的“疗愈”并非依赖于某种特定的方法或药物,而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自身身心健康的高度重视。 它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一种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而蜂蜜萝卜汁,只是我探索“疗愈”之路上的一个小小的注脚,一个秋日里的小确幸。
那么,你又有哪些属于你自己的“疗愈”方式呢? 你又是如何看待“疗愈”的呢? 我很想知道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