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科什么叫出血热,有什么症状?——一位传染病学专业医生的深度解读
作为一名在传染病学领域多年的医生,我经常会遇到患者和家属对“出血热”这个词感到困惑。今天,我想以专业且通俗易懂的方式,详细解读“出血热”的定义、病因、症状以及诊疗要点。请注意,以下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还需遵从医嘱。
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出血热”并非一个单一的疾病名称,而是一个症状群的描述。它指的是一类以发热、出血和多器官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的统称。不同的出血热,其病原体、传播途径和临床表现都可能存在差异。 目前临床常见的“出血热”通常指的是 流行性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而埃博拉出血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等则属于另一些类型的出血热。本文主要针对流行性出血热展开论述。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是由汉坦病毒(Hantavirus)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汉坦病毒主要通过鼠类传播,其排泄物、分泌物中的病毒颗粒可能通过空气传播,或者经由接触传播给人类。生活环境卫生条件差、与鼠类接触频繁的地区,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生率往往较高。
流行性出血热并非像某些人想象的那样罕见或遥不可及,它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分布,我国也并非例外。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那么,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症状有哪些呢?让我们逐一分析:
1. 发热期:这是流行性出血热的初始阶段,通常起病较为急骤。患者会出现持续高热,体温可达-℃,伴随剧烈头痛、眼眶痛、腰痛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面部潮红,如同醉酒一般,这正是“出血热”名称的由来之一,因为其初期症状类似于酒精中毒。
2. 低血压休克期: 随着病情发展,部分患者会进入低血压休克期。此时,患者血压下降,出现脉搏细弱、皮肤湿冷、面色苍白等休克症状,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意识障碍。这是疾病进展的一个危险信号,需要立即就医。
3. 少尿期: 肾脏是流行性出血热主要的受累器官。在疾病的中后期,患者肾功能会受到严重损伤,出现少尿或无尿的情况,尿液中可能出现血尿或蛋白尿。少尿期是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关键指标之一。
4. 多尿期: 经过积极治疗后,患者的肾功能逐渐恢复,进入多尿期。这时,患者尿量增多,但仍需密切监测电解质平衡,防止脱水或电解质紊乱。
5. 恢复期: 患者进入恢复期,各项指标逐渐恢复正常,但仍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全康复。
下面是一个总结流行性出血热各期症状的
时期 | 主要症状 | 其他可能症状 |
---|---|---|
发热期 | 高热 (-℃), 剧烈头痛, 眼眶痛, 腰痛, 面部潮红 | 恶心, 呕吐, 腹痛, 肌痛, 乏力 |
低血压休克期 | 低血压, 脉搏细弱, 皮肤湿冷, 面色苍白 | 意识障碍, 呼吸困难 |
少尿期 | 少尿或无尿, 血尿, 蛋白尿 | 氮质血症, 肾功能不全 |
多尿期 | 多尿 | 电解质紊乱 (需监测) |
恢复期 | 症状逐渐缓解 | 可能出现一些后遗症 (如肾功能轻度受损) |
除了以上提到的主要症状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出血倾向,如皮下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等;以及神经系统症状,如头晕、嗜睡等。 症状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与病毒毒力、患者免疫力以及及时的治疗密切相关。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流行性出血热不能自愈,必须及时就医,接受正规的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例如抗病毒治疗、支持性治疗(如液体复苏、纠正电解质紊乱、维持血压稳定等)以及针对器官功能障碍的治疗等。 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我想提醒大家,预防胜于治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鼠类接触,做好环境卫生清洁,是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有效措施。 如果出现似症状,请及时就医,切勿延误治疗。
那么,您对流行性出血热还有哪些问呢?或者您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预防传染病的经验可以分享?